广州日记201001-3,4
20)晚上和牛鬼蛇神们在一哥涮火锅。听他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生活的细节,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状,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朋友们似乎没怎么变,我的心却走远了。无欲是一种状态,让一个人和环境脱节。吃完喝完,早早散了,打车回办公室安静呆着。抬头看见墙上那字,在那儿挂了7年了。
21)十斤的厚褥子垫着,睡觉很舒服,不冷了。褥子其实不会带给人温暖,但能让你不会散热太快,或者说,冷得慢点。下午洗完的衣服挂在阳台上,已经干了。
22)盘旋着上升,或者盘旋着下降。梦见一片枯叶,上面一滴水珠,水珠中间有一只虫,很多的脚,每只脚上都穿了鞋。虫子在爬,推着水珠在页面上缓缓移动。水珠很透彻,能看见叶面被放大的干枯经络。
23)忘记带食堂卡了,口袋里有昨天找零的1元半。买小票,5毛是一个豆浆,一元是两个肉包。少吃点其实不会死,但还是吃了下去。
27)每一天都是24小时。每一天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和发生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不写下来,就过去,就忘记了。比如今天,是2010年1月13日,周三,天气多云,最高温度不超过15度。早晨我吃了两个肉包,喝了一杯豆浆就去了办公室,改论文。中午魏老师请客,和学生们一起吃望湘楼。
吃完中饭,溜达着回宿舍,去把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宿舍是一套不大不小的二居室,一个人住着有些冷清,躺着看天花板上,日光灯冷冷的光。柜子门坏了,很多年一直没有人修。客厅里的桌上有热水壶,洗手间换了新的莲蓬头和马桶,安静得让人窒息,很难想象这样的屋子里能发生什么故事,或者什么让人难忘的故事。但每次来都依然亲切,每次走都恋恋不舍,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个部分。
哦,今天还捧回来一床十斤的棉花胎,新疆棉,套在一个棉布的套子里。把被子搬上四楼,铺好,已经热得满头大汗。去和朋友们聚会。沿着湖边的小路走去西门,穿到五山桥下,就遇到一辆刚转弯过来的空出租车。火锅应该很好吃,吃在嘴里却淡然无味,只是不停地吃。吃完了就回办公室。再看一会儿已经不记得的什么。
回到宿舍,躺在软软的褥子上。今晚应该不会太冷。
28) 慢慢习惯一个人呆着,看书,看文章,没有环境的地方。想起很多年前刚回国的时候那种感觉:走在一个玻璃罩子里,看得见周围,却没有交流。这感觉在10年后又一点点回来。
29)风尚周刊的EMMA约了吃晚饭。想了做地铁,出门了还是上了的士。似乎是这次回来第一次走出校园的正门。广州BRT修建,把校门口的路整得乱七八糟,那司机横冲直撞,如入无车之境,飞快就到了目的地。但那餐馆却不在主路上。一个开杂货店的大妈给指路,地道的北方话。我忘记那路面了,寺润什么什么,似乎很淡雅。单行道,车不多,很安静的一条小巷。餐馆叫中岳食府,家常菜,一道白斩鸡做得很好吃。吃着聊着,直到成为最后一桌客。说些往事。似乎我也没太多可谈的事情,那点鸡毛蒜皮翻来覆去地说,颇有些祥林嫂。第一次听到的或许能有点点感动,认识久了,就觉得很乏味的一个人,全无生活的激情。沿着那路往前走,还有家很讲究的咖啡馆,广州有不少这累奢华装修的地方,很适合小声说话。Emma是个很会聆听的人,遇到我这个话痨,自然就气氛和谐。
30)车近岗顶,忽然不想回去校园。让司机掉头路对面。下车,找地方泡个热水澡,桑拿把自己蒸成一个空心馒头,然后倒头就那儿睡了。也是黑黑的小屋,但至少洗刷干净了,还不冷。
31)小巷子里的沙县馄饨铺。那个熟悉的小伙子不在,看店的是老头老太,他的爸爸妈妈。吃着馄饨,和两位大哥大姐天南海北聊天,说些过日子的长长短短,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柔软的什么。
32)我们总在相聚,我们总在分手,我们总在等候。冥冥之中,定是有只手在掌控这一切。该离开的总会离开,该出现的早晚会出现。苦苦的等待得到的不一定盼望的结果,Mom always said: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you arn’t never know what’s you got in it.
吃得那么香,我好馋。
如果大家都在高谈阔论时,插不上嘴,很郁闷,理解,me too.
看来哥们爱吃带馅的~~
前天领导提议去华师剪发,顺便带小朋友去溜达溜达。。。花费26大元,阳光很好但刚好碰到路边灌木碰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