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2015年9月 的存档

洞中岁月长

2015年9月24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意大利南部的山城马泰拉,老城在山谷里,新城在山脊上,环绕着山城的周围是依然是高高低低的山,地中海不远不近,海风吹不到山谷的深处。


伊娃和我坐在一道石栏上,下午的太阳懒懒地晒在被岁月摩挲得锃亮的石头上,我们的脚悬在栏杆外面,下面是邻居家的屋顶,再往下,还是屋顶:

伊娃是法国人,20年前嫁来这里,在马泰拉一住就是二十年,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马泰拉人。没错,二十年光阴固守一地,对交通发达的地球村,算是相当长的时间了,但对真正的马泰拉当地人,伊娃只是刚刚走进了这座小镇的门。

沿着意大利的亚特里亚海岸线一路向南,终于走到了这个靴子之国的鞋跟。我们的车转向西行,大海变成了高低起伏的山脉。很温润的气候,山岗上却很少见到大片的绿林。


马泰拉深藏在山里,如果不是伊娃的大力推荐,我想我自己安排行程,大概不会找到地图上这个毫不起眼的点儿。

走进镇子的时候,还几分失望。这里和意大利别处的山城小镇似乎也没多大区别,十八世纪之后的房子,说新不新,说老,在这个有着几千年辉煌文明的国家,实在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伊娃也不解释我们为什么要翻山越岭来这里,只带着我们沿着平坦的水泥人行道往前走,偶尔回下头,从她的大眼睛里却能看到一丝狡猾的笑意。


终于,我们走到两栋用石块砌起的屋子之间。一个几十米宽的平台,需要上几个台阶才能看见栏杆外的风景。她停住了脚步,示意我们走上前去。于是,我们才明白了这一路奔波的意义。



那一瞬间,我几乎忘记自己是在意大利的山中。眼前分明是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灰白色的山丘没有一丝绿意,顺着山势是无数凿入山体的岩洞,从平台下漫延而去,铺盖了整个山体。


近处的,就能看到石窟其实是人力开凿而成,前面用稍加修饰的石块堆出一个门面,再安一扇原始的木门。门前是用石板铺的路,路很窄,一级级石阶,上下起伏。偶尔几个行人,从我观望的平台上俯瞰,几乎能感觉骑着毛驴的耶稣正带着他的门徒从那儿走过。


Sassi di Matera, 意大利语里马泰拉的石头,便是眼前这座老城的名字了。老城,真的很古老,老到不可思议。



马泰拉最早的住民在新时期时代就已经在这里凿穴安家,这一住,就是整整九千年。这里是意大利最早的人类居住点,这些石窟,是世界上连续有人居住最久的住房。这样的久远,别说是耶稣,就连四千年前的埃及法老王再世,也只能自叹不如。


我们就住在了这样一穴年代久远的石窟里。当然,此刻的Sassi穴居,早已不再是茹毛饮血时代的条件。Sassi住岩穴酒店,体验人类最古老的屋子,变成了现代最时尚的旅行。

用一柄沉重的铜钥匙打开木门,我的眼前是一条幽深的隧道。Sassi的石头是相对松软的石灰岩,很便于过去只有简陋工具的人门开凿,借着开门带进的阳光,能看见打磨得很光滑的石壁。


走下两级台阶,将钥匙上连着的数码控制牌插入开关,隧道里亮了起来,地上铺着两道彩色的LED灯,一直通向山洞的深处。

卧室在山洞的最尽头。走过灯光幽暗的隧道,时空穿越般,外面的时间,蓝天白云,尘世里的喧嚣,一切都随着脚步渐渐远去。


卧室依然是山洞的一部分,只是变得很宽敞高大。原本死气沉沉的岩洞,因了一袭从洞顶飘逸而下的雪白的纱帐,忽然有了很现代的感觉。



洞的四角有可以分别控制的灯光,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情绪和爱好打出从明亮到浪漫的各种效果。最奇妙的是洞顶的岩石里也嵌进了一点点的LED,将照明灯关闭,洞中忽然繁星点点。

每一个石窟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原本开凿的年代就不同,也各自曾经主人的需求和性格,等变成了今日的岩穴酒店,每一间客房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设计。


同伴的房间沉进山岩中并不很深,但却大洞套着小洞,层层而入,有的洞窟里甚至有从整体山岩中凿出的石柱和拱门,光是看看这些房间,就能让人惊叹良久。


从最早的开凿到现在,老城里的石窟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很多都已残破不堪。自然的雨蚀风化,和马泰拉自然环境的严峻,到了上世纪,Sassi已经是意大利最贫穷的地区。


很长一段时间,Sassi几乎就是贫民窟的代言词依然寄居在山洞中的,多是那些没有钱搬家去别的地方,也没有钱给自己找一栋现代些房子的人。


近年来,政府的扶贫让许多收入欠佳的住户搬离了石窟,但怎样对待这样一个有极其悠久历史的老城,始终是马泰拉人的一个心病。

再了不起的建筑,年代久了,都会破旧。如果先人留下的产业没有被彻底遗弃,到了后人兜里有足够钱的时候,老房子就只有两种命运。或者是被拆了重建,或者是好好修理了,当宝贝一样继续传给后人。


马泰拉人没有选择,他们的先人留下的是无法拆了重建的山洞。马泰拉人也是幸运的,也正因为这无法拆毁,这些石窟才能几千年不变地保留到了今天,成为今天意大利最璀璨的一处文化遗产。

岩洞的古老,成了今天的时尚。在伊娃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另一处貌不惊人的岩洞门口。牌子上分明写的是现代艺术馆。很难想象,千百年的石窟和当地艺术又怎么能联系在一起。但有了初逢Sassi的经历,这次我们毫不犹豫地又一次钻进了山洞。


眼界又一次被打开,美术馆的展品的风格果然现代,在巴黎蓬皮杜,纽约MOMA都见到的风格。但让我们惊呆的,是这古老的山洞本身,也被艺术家和建筑师巧妙地结合成艺术展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凹凸不平的粗糙墙面和规范划一的几何线条对比着,明亮射灯下的雕塑后衬托着山岩投出的幽幽阴影。十六世纪的庭院里,现代文明的管道被油漆得夸张地鲜艳,从岩壁顶的石屋一侧穿墙而出,悬在半空,嘎然而止,留给人一些思考,几分未知。

在我去过的众多美术馆里,Sassi的当代美术馆可能是最小的一个,但肯定最有特色的一个。在这里,从展品到展厅,连走动中被设计巧妙的灯光投出忽长忽短人影的参观者,也都是这件艺术品中的有机元素。


很好奇地问伊娃,在这个古城里,怎么会如此奇妙地出现这样一处现代艺术馆。伊娃笑答:“马泰拉有过昨天,自然也就有今天,肯定还会有明天”。


果然如此,昨天,今天,明天,Sassi的一切都和千年的石窟有关,千年的石窟以其不变的基调,奠定了它永恒的魅力。

炎热的下午阳光照不透石山的厚重,在洞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个迟到的午觉,伸着懒腰出洞的时候已是傍晚。沿着刻在山岩上的小路攀上酒店的洞顶,出来,攀上几层石窟的屋顶,就到了餐厅。



自然还是山洞,穿着纯黑素白的侍者们在餐桌间来往,优雅的吊灯映出洞顶的穹窿和石壁的浑厚。千年前的穴居生活一定不是这样的,但也没有谁规定,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不能更好地活在先人留下的昨天。

灯下,锃亮的水晶杯里晃动着酣纯的美酒,泛起一圈圈波光。我独自离席,悄悄走去门外。


在用长条石砌起的石栏上安静坐会儿,Sassidi Matera 正沐浴着最后一缕天光。夜空深蓝,一孔孔石门里透出点点灯光,勾勒出山势起伏。古城的中心,天幕衬出那座用整座山头凿成的石教堂。路灯照着沿着小路回家的路人,山脊新城公路上的汽灯点点,夜航机闪烁着的灯光融入星光。

不知道什么时候,伊娃站在了我的背后:


“久远的历史和现代的辉煌未必总是一对矛盾,你的眼前,不就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资讯输入标题马泰拉(Matera)位于意大利南部,其古城(Sassi di Matera)是UNESCO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马泰拉经由附近的Bari 国际机场连接意大利和世界其他城市,也可以自驾车前往。老城区不通行汽车,到达新城后需要步行或安排酒店的小车接受。

马泰拉有很多山洞酒店,各有风景,但位置较高的能看见山城全景。推荐信价比很高的四星级HotelSant’Angelo (http://www.hotelsantangelosassi.it/),该酒店亦有一流的餐厅,可以从这里观赏古城夜景。现代美术馆是到马泰拉不可错过的地点,因为小镇客流并不很大,建议事先联系确定开放时间(http://www.musma.it/)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