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的骨头少了一大块,用鬼子话叫 CRANIOTOMY。 却还不愿意停手,继续用骨钻打眼,想把窟窿扩大些。 不知道谁递过来一个头盔说,戴上吧,万一摔跤, 就把脑子摔坏了。 我把头盔套上,头盔的前面很窄,压着脑门。
晚上去吃中餐,龙虾瘦得只剩下了壳子。 熟悉的服务员苦笑,经济不好, 吃饭的人也没了, 也不进货了, 剩下几只就饿成这样了。。真的假的啊。
院子里来了一对小公鹿。快入冬了, 拼命吃草, 身体肥滚滚。 这院长真好像一个小型野生动物园了,兔子,浣熊, 松鼠, 土狼,狐狸, 鹿。。。曾经还有邻居的猫,终于都被狐狸和浣熊给清理干净了。
落叶遍地,早晨起来喜欢用一个小扫帚收拾一地枯黄。一下一下,好像老和尚洒扫庭除。 扫叶子是件很精心的事情,修身养性,让自己别那么焦躁。。 力气大了, 叶子就飞得到处都是等于没扫。
整理多瑙河的图片, 偶然发现一个装着扫描反转片的文件夹。反转片, 久违的概念了。 很难想象当年自己是怎么端着那台F5,抗着三脚架走南闯北的,更不用说ASA100和50的感光速度,又需要多少的耐心和琢磨才能完成一张基本清晰的图片。数码的年代,ASA1600,3200, 三脚架没必要了, 半夜里都能手持着用三十分之一秒拍出清晰的照片,摄影的可能性无限放大,过程的追求却大幅度减少。
站在暗房门口,我问自己:我们还能回到昨天么? 我们需要回到昨天么?
大冰川国家公园北北面一个偏僻角落里,有一个小酒吧。这里一切都好像停留在50年之前。
废品的报复
上次离开广州时, 把DELL笔记本的电源忘记在办公室。在中关村临时买了一个,80RMB, 插上电就能用, 两个小毛病,1) 有点发热 2) 每次插电时会打个火花。自以为捡到便宜了, 得意洋洋。 用了一个月,昨天,不明不白,这东东就不工作了,用万用表测量一下,本该是19.5V输出, 只剩下了65 毫伏。
还想了回北京时去找店家理论,但想想,好歹顶了1个月, 算啦。 用螺丝刀撬开盖子,这整个一个粗制滥造啊。。。典型废品的报复。。
——————
身价过万了
华尔街股市大幅反弹,对此我毫不关心, 不是没影响,是无可作为。
开心网上俺的身价过万了, 对此我毫不关心, 能把自己卖了赚点真的银子么?
有兴趣的, 可以开始投标
———————-
越来越重的鸡蛋
TA说, 时间也许是有份量的,加在心里。 年纪越大,越沉重。
——————
买不到票
拖着4个大大小小的包挤进北京站,却买不到去上海的车票。管秩序的警察挺有礼貌说, 你丫有病啊, 这会儿想买车票? 这是春运唉!然后我就醒了。 想不出, 为什么春运会是在十月。

深秋,气温降低到需要穿薄外套的时候了。 早晨开始下雨,到下午满地就已经满地黄叶。听到屋外传来的雁鸣, 抓起相机开门出去,一个巨大的雁阵从空中掠过。
科罗拉多是雁南飞的通道之一, 但很少有雁阵从家的上空飞过,更不要说这么大的雁阵。 按了两下快门,然后站在那儿,一直目送他们从树梢消失。
(回来数了一下画面里的大雁, 有200多只!)
\\
暗房里的狼窝自然就是狼的暗房, 暗房用了10多年,熟悉里面的一切, 闭眼也能找到想找的任何东西 (睁眼也没用, 什么叫暗房呢)。 做暗房最美妙的时刻是图像在显影药水里渐渐浮现出,可俺曾经的暗房只能用11X14 的盆, 再大的照片就只能用滚筒, 叽哩咕噜滚上2分钟后开盖才知道后果如何。
终于下定决心改造暗房, 买了个巨大的专用暗房水槽,可以并排放下三个20X24 的大盆。 为了安装这个水槽, 暗房原有的的上下水管,电路全部都得重新安排。 奋斗了三次旅行后的修整, 今天新暗房终于全线通水通电, 所有的设备也从新到位。
暂时还没有做20X24的打算, 但新暗房的操作流程比过去合理得多。 下午用11X14 的立槽放大了一张片子。。
我@#¥, 那个@!#@!的爽啊!

最远处是放大机区,细节见下图。木柜里面是音响设备和其他杂物。 木柜下面的方木盒子是放底片夹的,分成许多层。 边上是灯箱,看底片用。近端是大水槽,里面放的是四立槽显影停显定影和水洗,边上是一个小水池,平时用不到整个大水槽。 最近的地方是一个自动挤片子的滚筒,洗完的照片从里面一过, 就去掉大部分水,可以晾干了)

俺在这个暗房里的三台放大机 (第四台在办公室里)。 左手边是 BESELER 23C, 配有135, 645, 66, 67, 69 片夹, 右手是BESELER45, 配有135, XPAN, 645, 66, 67, 69, 4X5 的全系列片夹。 镜头组, 50, 75, 80, 105, 135.。。。。。中间是一个曾经的自动彩色135商业机, 现在很少用它放照片,放在当中升顶F、16, 用来预闪相纸用。每台放大机都有自己专用的数字定时器。
早晨看到电话上有留言,是师母含混不清的声音。 赶紧回电话, 她家里没人接。 10多次尝试后,不敢再等,开车去了30公里外他们家里。 依然没人接电话, 也没有人开门。 打电话给911 (相当110)和他平时看病的医院里也找不到他入院的记录。 我急眼了, 请911赶紧派个警察来查看情况。
等警察的时候, 忽然想到导师第一次摔倒时送去的附件那个小医院,一查询,他果然在那里。这是他这一个月内第四次摔倒送急诊。看着床上的他和轮椅里的师母,我都不敢想象他们未来的路怎么走。
导师两口子不缺钱,身边却没任何亲人。 导师其实有一个孩子,比我小10岁,很成功的一个商业人士, 但父子已经有10多年没有对话。我们都不愿意谈起这个话题,生活里, 有些什么, 再多钱都搞不定的。。。
我有一辆道奇商务车。为为出生那年,把崭新的他带回家来,跟我这么多年,除了刚来的第一周返修过一次外,这车在这些里没有出过任何大毛病。每次出门,打火踩油门就走,从来不让我失望。
车里有很好的音响, INFINITY 8 喇叭系统,但买这车的时候,车载光碟还没出现,听磁带和收音机效果却是没得说。 就这么听着, 开着, 16年过去了, 为为成了6尺少年,然然晚了三年,但也坐着这车长大。
前几周发现车底的排气管松动了,随时有掉落的危险。 开始动是不是把这车送走的念头。 说到底, 家里现在两个半司机 (为为还得几个月才能独立开车),车库内外却停了4辆车。老道奇,多了不多, 少了也不少。
早晨开他出去,路过车行,一转念,还是舍不得跟我这么多年的的他。 开进去,修排气管的钱和这车的市价差不多了。。 不过。。 16年的老伙伴,又该是什么价格呢? 心满意足地付款,开着他继续上路, 还能再一起走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