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关于血管瘤

2005年12月10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奥地利, 圣佛劳伦斯教堂下的历代信徒头骨

——

几个月前的一个早晨, 起床时发现手掌里多了一个肿块出来, 以为是哪里碰伤了, 一直没当个事情。 肿块长得地方不怎么好, 拿东西用力的时候,会疼。

 

最近在做肿瘤的资料调研, 脑子里闪过肿瘤的常见症状。 媳妇帮了安排了,今天早晨去见专科医生。 医生抓了我的手仔细看了半天,用圆珠笔绕着肿块画了个圈圈。护士端进来一个小盘子,里面是几个针管。 医生用一个小针头给肿块打了麻药, 再用一个大针头扎进去,抽出好些血。  我挺耐疼的人,更忙了用另外一只没被麻醉的手喀嚓喀嚓地拍医生修理我的照片。 医生用纱布捂好伤口说, 这是个血管瘤, 没大要紧, 白天没事使劲摁这这块地方, 别让它再充血。 过段日子不复发就没事了。

 

挖靠, 我研究肿瘤就非得让我亲身体验一下阿!

 

回来研究了一下血管瘤的发病和预后。血管瘤常见于皮下和组织深层, 红色和红紫色, 发病很快, 但之后会有相当长的稳定期,可能会自然消失。 部分症状消失后不留痕迹, 过大的瘤体消失后会破坏皮肤外观。。。

 

从医学预后看, 这东东不怕人,没大问题, 不需要把什么器官剁了去或者割了去。有意思的是, 血管瘤的多发人群是婴儿。 小BABY, 身上长个大红记, 大部分时候不需要处理, 长大了就没了。 这话说的, 我返老还童了, 该哭还是该笑呢。

 

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大人, 发在鼻子上好不了,就是典型的酒糟鼻子; 发在手上好不了, 就不能当摄影师傅了。 这么想, 我还得感谢楼上的那谁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在水一方

2005年12月10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整理多瑙河的文字时,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是按照当时行走的顺序, 从河流中段的维也纳启程顺流而下, 到了罗马尼亚三角洲入海口, 然后翻回旅途的起点,再逆流而上, 去寻找大河之源; 还是按照多瑙河的自然流程,始于德国黑森林, 从涓涓细流一点点宽广起来,直到最后注入漫无边际的大海。两条思路似乎各有所长,同一条河流, 不同的走法,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个人该是喜欢原始的行程。 地理位置的反复,河流的从窄变宽再终于渐渐归于无形, 这种反差和我心目里串连了多种文化的多瑙河更相配。

 

困惑中,收到朋友发来的两句诗: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那些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日子,被短短的的两句话归纳无遗。 欧洲的河流里,忽然流淌着两千年中国的文化情节了。诗句很耳熟,能大概猜到出自诗经,却无论如何想不起原文。 打开GOOGLE检索了一下,原句出自“诗经。蒹葭”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汜。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

一唱三叹,真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只是第一节的在水一方。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形式感

2005年12月10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形式感到底还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有些时候能成为我们行为的动力。 写一片篇文章, 反复思考很久, 迟迟不愿意落笔。 等终于有一天, 写下标题和简介的时候,文字也就开始流动。 造一所房子, 画蓝图讨论方案, 也总要等奠基那一锹土,才有了一个开始的标记。告诉自己,得给多瑙河做一个封面,看了这个封面,这本书就有了一个三维的感觉,也许会让动力更强大些。


 


下面是给小魏的文章立的标题和内容简介, 放在这里, 给自己当充电器。


 



in vivo Detection of Singlet Oxygen Using Delayed Chemiluminescence dur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vivo Detection of Singlet Oxygen Using Delayed Chemiluminescence dur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Abstract: It is known that,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singlet oxygen is the main factor mediating cytotoxicity.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DT treatment i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singlet oxygen produced in the target. Although the luminescence from singlet oxygen can be detected and is suggested as an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the inherited disadvantages of the luminescence, namely short lifetime, long wavelength and weakness in signal strength limit its potential for in vivo applications.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chemiluminescence can be used to detect singlet production in PDT and linked the signal to the cytotoxicity.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further our investigation for monitoring singlet oxygen production during PDT. The lifetime of FCLA-CL is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it is much longer than that of direct luminescence of singlet oxygen. A gated measurement algorithm is thus developed to fully utilize the longer lifetime for a clean measurement of the CL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from the exciting l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ractically feasible to use the technique to monitor the singlet oxygen production by PDT in vivo. Compared to the direct singlet oxygen luminescence measurement, our new technique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can be realized with conventional optical detector such as photon multiplier tube with excellent signal-to-noise ratio. It thus provides a novel means for real-time in vivo monitoring of singlet oxygen production during PDT.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那一年

2005年12月7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芝加哥机场大厅, 丹佛自然博物院里的恐龙骨架,练韩拳的孩子, 去图书馆借书的媳妇, 车。。。 永远喜欢在车里在路上按快门


看了这组片子的一个朋友说, 石头阿, 这片子么。。。 作为一个职业的家伙, 你应该羞愧阿。 居然会让这样的偶然发生, 而且是两次!如果是外拍任务, 我看你怎么交帐。。。。 朋友说得太对乐。 我, 不是个搞艺术的。 事情都是一分为二D,看不到另外一面, 终于不是完整。


零下2度, 华氏。 换算一下, 几乎是摄氏的零下20度。 冷。。。。。。。。


去然然的学校见老师, 老师一肚子的不满意, 因为然然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 不认真听课, 成绩总也上不去。 听了听了, 然然一脸的委屈,眼泪在眼眶里转。 我想笑, 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时代。


直到初中,我每学期的得到的评语里都有“要改掉上课爱做小动作和爱哭毛病”这句话。 爱哭的毛病很难改,与生俱来; 爱做小动作, 或者是老师上课不精彩抓不住孩子的心, 或者孩子的心早就在教室外自己的幻想世界里飞翔。


自然, 那时候我的成绩也一直是中平,也从来没把班里那些埋头用功的女孩的成绩当件事情。 直到有一天, 教数学的高老师在又一次看到我上课做小动作时终于忍无可忍,用教鞭点着我 : 陈群, 站起来。 我站起来, 眼泪开始酝酿。 高老师说: 班上这次考试, 前三名是谁。 我偷偷看背后的黑板, 上面是有每个人的成绩的。 高老师没完没了: 她们是男的是女的。  这个问题好回答: 女的。 我的耳边响起一声炸雷一般的大吼: 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那次之后, 忽然我变得很爱学习, 成绩也一跃而前, 这状况一直维持到高考。


(以后的事情就又不堪回首了)


扯远了, 回家路上,车外白雪茫茫。 风吹得车轰轰做响。 我拍拍然然的脑袋说: 老师让你一个人做在第一排, 好像是个惩罚。 可你比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得更清楚, 听的更清楚, 最好的位置给了你, 明白么? 然然点头。 我不知道他明白不明白。 也许, 他需要一个会大吼的老师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大话西游

2005年12月6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重叠的日子2: —————— 大话西游


零散看了几次, 昨天晚上把自己收拾好了,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挺感动的。 那种貌似无俚头搞笑的故事情景,细细品去, 却总有另外一层意思, 总比直接想了煽情的那些东西更能在狂笑和不经营间捅到你的软肋。

 

记得朋友说, 男孩子大都喜欢那段 “曾经有段真情。。。。 那就是一万年”的台词。 昨天仔细看了, 那段台词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为了救自己的命撒谎说的, 第二次却是很无俚头搞笑的时候忽然冒了出来, 但却是认真说的。 一模一样的台词, 意思完全不一样;  而女孩子, 据说更喜欢那紫霞临死时的那段话 “我的心上人会踩了五彩祥云。。。 我猜对了开始, 但猜错了结束”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暗房里的狼

2005年12月6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冲胶卷。 发现自己最近胶片确实拍得少了, 积累了5个才动手, 冲出来, 发现其中一个居然拍了三次。

 

在灯箱上努力去辨认是哪三段日子重复了,晕, 但很好玩。 这和别人在PS里叠片子还不一样, 是自己的几段线性的生活, 无意中被剪断, 重叠在一起无法分开。 一米长的胶片, 中间是连续不断的影像, 有无数种可能的解释。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多瑙河之PASSAU

2005年12月6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多瑙河(Danube), (英河)(Inn), 伊尔兹河(Ilz)三江交汇处


座落在多瑙河畔的PASSAU主教的城堡


重建后的PASSAU城中富有意大利风味的民房


巴洛克建筑中美轮美奂的雕刻细节


圣斯蒂芬大教堂中世界最大规模的管风琴


从主教城堡中俯瞰PASSAU城


 

如果雷根斯堡是因为12世纪鼎盛时代后经济的一蹶不振才使得那里精美的歌德建筑得以保存,帕索城却是因为一场灾难而得以扬名天下。十七世纪的一场大火,让这座位于三江交汇处的小城成了一片灰烬场。而彼时统治帕索的,正是手握多瑙河流域最大教区的王子主教。巨大的宗教和政治势力,也使得主教控制了多瑙河流域的贩盐权。来往的运输盐和货物的船只,给主教带来了滚滚不尽的财源。大火后的重建,对腰缠万贯的主教乃是小事一件。对主教言,更要紧的是重建的辉煌。时下流行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意大利设计师带来的异国情调交融着,从残余的歌德建筑基础上拔地而起。圣斯蒂芬教堂精美绝伦,在每天午晚两次的祷告时总是座无虚席。教堂后部八角拱顶下,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发出的美妙乐声该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关于PAGAN和ATHESIST

2005年12月6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芬兰 赫尔辛基 岩石教堂

PAGAN 是指异教徒 ,指所有不认或不信奉三大宗教(基督, 犹太, 穆斯林)的人,无神或多神论者也在其内,佛道教徒应该也在其内。典型的宗教或者文化歧视 (三大教都该是亚伯拉罕, 那个拿儿子涮羊肉的老爷爷爷爷爷爷爷爷的后代)。

 

ATHESIST 是指无神论者, 不信奉任何神。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旅途回放

2005年11月30日 RedRocks 5 条评论


在三联书店买书, 一个熟悉的名字跳进眼里, 封面上是一条硕大的汉子, 侉着个硕大的相机, 上面拧了个硕大的镜头, 很酷地傲视着读者。 从热爱他的文章和经历, 想方设法去拜访这个偶像,到终于连他的书碰都不碰,偶像成了呕像这中间经历了近好几个年头。
这中间认识了许多记者, 自己也成了媒体的一员, 慢慢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人和人, 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不久前,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认识了新快报的一个摄影记者。 很低调的一个大孩子, 很少说话, 更很少触及自己, 总是安静听别人海阔天空, 不时报以一点微笑。 他的名字很熟悉,肯定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我没问, 他也没说。
回来, GOOGLE了一下他的名字, 肃然起敬。 不是因为他的经历, 而是他对自己经历的那种态度。
他的名字是王小明。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请让我心里多些感激, 少些恶毒

2005年11月30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2005-11-25 为圣诞老人立一株圣诞树

制造快乐的圣诞老人 如果真有个圣诞老人的话,他原本和芬兰该没什么关系的。 但无论如何,不管那红衣红帽白胡子的老爷爷走了多少地方, 他最后选定了芬兰为他的家, 在北极圈里的一个小镇上永久地住了下来。


圣诞老人村是一片用芬兰原木搭成的大大小小的房子,中间一栋有尖顶的比周围的都高些,自然是老人的家。圣诞老人的一个伟大的职责是接受来自全世界小孩子和尚未失去童心的大孩子们的心愿。这心愿也许是他们在一年的时光里慢慢积累了让圣诞老人通过第六感觉感应,或者是用或整齐或歪歪斜斜的比较写下在信纸上,折叠好了放进标记了“北极,圣诞老人”的信封里邮递而来。来信千千万万,回信万万千千,老人自然就有了自己的邮局,和戴了尖顶小帽子的精灵们帮拉老人在每封发自这里的信件上啪啪地盖上邮戳。来这里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给自己心爱的人写上张明信片寄回家,圣诞老人邮局的精灵们忙得不亦乐乎。


我走出邮局,外面是一片空场。场地的中间有条粗粗的白线,线上标记着这里的纬度,北极圈在这里穿过。广场的一端有一根粗大的木柱,上面东南西北地钉了许多指示着世界各大城市的路标: 巴黎>>>公里,纽约>>>公里, 伦敦>>>公里, 莫斯科>>>>公里, 北京>>>>公里, 游客们纷纷在指向自己家乡的那标记下留影。也想给自己也在这值得纪念的地方拍张到此一游, 迈步走到木桩下, 看了那眼花缭乱的城市标记,忽然愣住了: 家, 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 是生养我的地方, 是安家立业的地方, 还就是那永无止境的征途,心忽然裂成了几块儿。


圣诞老人的家, 该是给人带来欢乐的地方,强压下莫名潮涌而来的情绪, 走进老人“办公”的地方。 圣诞老人穿了他的大红袍子,戴着红帽子,端坐在一把木椅子里,聆听着一个个走过他身边的人悄悄的许愿。 年少的一脸天真无邪,满是期待的目光; 年纪大的多少有些拘谨,但不知道圣诞老人轻轻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每个人都是喜笑颜开地和他拥抱告别。


心情依然沮丧的我走到他身边时,老人问,你有什么愿望。我说, 我,不知道家在什么地方了。老人看看我说, 嗯,那不怎么好。 你从什么地方来。 我说我总是在路上,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从什么地方来了。 老人说你在路上干嘛呢? 我说我是个摄影师啊。 老人看了我的名片,轻轻说, 我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说着, 他探身到达木椅下拽出个藤条编的筐,里面是几本杂志。他抽出当中的一本,赫然是中文的时尚旅游。 你从北京来,请替我向你的读者们问好。

看时尚旅游的圣诞老人。 芬兰 2005年7月

我愣在当地,千里之外,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这本杂志到了他的椅子下,此时此刻,我无法不相信圣诞老人的神奇。老人看出我的惊愕,透过他的白眉,对我挤挤眼,原本在我心里只是为了孩子的神话忽然变得无比真实。我告诉自己, 今年我会认真过一个圣诞节, 为那北极圈里的老人立一株圣诞树, 上面挂很多很多的灯。


和制造快乐的圣诞老人拥抱,拉拉手, 走出门, 发现自己已经是满脸笑容。

分类: 未分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