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未分类’ 分类的存档

皆大欢喜

2004年12月6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早晨看江湖色,同时和一个朋友聊天。
我说, 今天的片子都很好啊,
朋友说, 我看只有一张好, 别的看不出好,
我说, 那我活得比你开心。。。
然后,雷击一样明白了四个常听常用的字。
皆大欢喜
皆 大欢喜
所谓无忧无虑, 所谓无欲则刚, 如何才能做到这无字呢。。。。立定脚跟,旋转了,上下左右前后地看看这世界,如果你能看到的皆大欢喜,那还有何求呢。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油豆腐泡塞肉, 癞蛤蟆等等

2004年12月6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上海男人, 不但有爱钱和琐碎的名声, 也有会烧菜的名声。 见证如下:
典型的上海一带的菜, 用红烧的办法准备, 吃口甜甜的, 饭菜。
油豆腐泡一口袋, 20来个。
肉末拌匀姜粉,蒜粉,米酒, 少量盐, 淀粉。
用手指在豆腐泡上掐个小孔。 看你想塞多少肉进去, 可以用手指伸进去扩大一些内部空间。 塞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手之间操作。
用大锅,加高汤滚开, 然后把塞肉豆腐泡一个个放入, 不要翻动太狠。 再滚时加盖改中火焖15分钟。 加老抽酱油 (着色), 糖 (收汤增味), 改大火收汤。
出锅。。。 吃。(我一口气吃了五个半。。。。。)
话唠的注意事项: 现成罐头鸡汤有的加盐, 小心平衡, 以免过咸。
——-
又去游泳了。 现在慢慢习惯了在水里泡一个多小时,今天没太狠, 只游了1500米, 包括三次200连续。
从游泳池出来, 换好衣服, 感觉走路特轻松。想了, 做一条鱼一定很爽, 很短的记忆, 很轻松的生活 (如果没有人来捕鱼的话)。 然后想, 可鱼没机会上岸走走,也许它们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会觉得在岸上走走, 然后回水里很舒服。
结论: 最爽的,是做个癞蛤蟆。 一会儿水里, 一会儿岸上。。。 自在。
—————-
下午想下暗房, 把东西都准备好, 一个个药水配好。。。 最后一个是显影。。 到出来的浓缩液已经是酱油色了。 难得我真的这么久没有下暗房了么!?
—————-
把圣诞节的彩灯装好了, 正式开始过节。 好几年没有在家认真过年了。。 也许该再铺张些, 再多点些灯的。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浮生偷得半日闲:闲话江湖色

2004年12月5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今天周六,那么懒兄过两天就要离开丹佛。约了BOZEMAN,我们在丹佛的一间中餐厅用了早茶。吃的是挺正宗的广式早点,喝了大壶泡的乌龙,说着话。茶足饭饱,话犹未尽。美国是个清教徒生活的地方,通常这样的聚会,这就是该散的时候了;在国内,却该是换地儿再聊的时候。忽然想到城里某处有个星巴克,建议我们不妨在也试试同胞们的生活方式。冬日懒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很是舒服。窗外是川流不息的街道,几只鸟在阴影和阳光中来回蹦跳着;一个流浪汉捧了一杯热巧克力坐在我们的窗外,满脸的络鳃胡子,该可以挡住些冬天的风。
说了说了,话题就回到江湖色来了。我们说起几年前,江湖色每天的帖子不等一天过尽就会被冲去下页的时候,说起现在一个首页能有7天的照片的冷清。。。昨日今日,至少我有些感伤。不为别的,因为江湖色带给我太多太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年前BOSTONIAN和我在ICQ上的对话,带我走进江湖色的门,从那个时刻开始,石头的生活天翻地覆。我不想思考这些变化是好是坏,有一点毫无疑义的是,摄影从那个时刻起,成了我生活里无法分离的一个部分。
开始是为了和江湖色的朋友们交流和对话去努力拍照,为了拍照而到处走,拍了照片回来满怀心喜地写字,贴图,焦急地等待朋友们的反馈,从他们的反馈里去分析照片中的得失。那是一个谁也没把自己当个东西的年代,谁都可以说任何想说的话,也打架,也争得脸红脖子粗,但我心里知道,这都依然是朋友。
江湖色的名气一点点大了,有了门槛,有了老学长和新同学,有了传统媒体的介入和宣传。这里似乎算个东西了。一点点,能感到这里对话的语气的细微变化。一点点,这里的有些会员自己觉得,或者被别人认为,是个什么东西了。对话中有了让哼哼牛说的“啪啪心碎” 的内容。至少在我自己,不止一次地因为用习惯了的江湖色的昔日无所顾忌的说话方式而闹到灰头土脸的地步。有时候,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远不如别人对你的看法重要。论坛这样的地方,即使你自己知道自己不是个东西,但要命的当别人认定你自以为自己是个东西的时候,你就真的不是个东西了。
也许是我太过敏感:昔日的江湖色,每个ID背后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朋友,我关心他们最近在干嘛,我知道他们最近在干嘛,他们脖子上套着的是什么相机什么镜头,他们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最近怎么FB了。。。他们会贴出他们最新的照片,会写他们的感受,会和出门归来的亲人一样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路上的快乐和痛苦。这些朋友都是在论坛里的争论和讨论中相识的,有些我到现在依然不曾见面。几周前在广州终于见到了对话数年的CONTAXXX,相见的瞬间,昨天江湖色的那种关心忽然潮涌而来,感觉和他曾经相识无数年。
而如果仅仅是为了看照片,我想我没必要来江湖色。市场上有得是冷冰冰的大师作品集,但金钱却买不到昔日江湖里朋友间的相互关心和鼓励。现在我看到江湖色的界面上, 更多的是一张张冰冷的照片,许多一个字的说明都没有。我不知道拍照片的是什么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在乎想对我说些什么,他们是否在乎我说的什么。 照片后面站着的不再是有血有肉的朋友,而只是一个个冰冷的ID。我不止一次地听说江湖色排外。。什么是里,什么是外。。当一个人不能敞开你自己的心对待别人时,又如何能指望别人能理解你在乎你呢。江湖色曾经的可贵,不是因为这里是个什么高水准的艺术沙龙。我们都不是什么东西,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这里没什么“作品” ,曾经凝聚我们的,是摄影人之间的坦诚,鼓励和关心。
回家的路上,太阳已经下山。打开这里的界面,和8小时前一模一样。想贴片子,想说些什么,想评论些什么,心却忽然冷了。
曾经给我的生活增强无数色彩的江湖色,曾经给我无数鼓励的朋友们,真希望你们不会就这样如此淡去。。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无缘

2004年12月3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这个小和尚是在广东陈家祠看到的, 独一无二地坐在柜台里慈眉善目地低头哼哼者。没讨价还价, 请了回来。 店员很热情, 用保护纸条包了N层。到家的时候, 把纸包拿出来晃晃了一下, 觉得小佛爷没有碎成片。 高兴地打开, 和尚当然没事,可怜的是他的木鱼槌子断了。 断了的木鱼棰自然不能敲响木鱼。
给小师傅命名为无缘。
无缘, 无缘,你若已悟大道,就该能心棰木鱼。。。
无缘, 无缘,你若已有心棰, 何必再敲木鱼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夜景照片

2004年12月3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DSC00808RE.jpg
JH 摄影 (经作者同意转载)
朋友J晚上抗了个三角架出去拍照片, 回来发了几张给我看。
我告诉TA,很好看得片子。 这片子, 我知道怎么拍, 但我现在拍不出来了。 TA问为什么。 我说, 拍片子和心境有关的, 年纪老到一定程度, 对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的细节就不再注意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无题

2004年12月3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认识的一个好朋友, 有着许多的传奇。
其中的一条是为了招待远方而来的朋友, 不惜举债请友喝酒。 这份豪爽已然让我咋舌。 而更让我佩服的是, 远方而来的朋友对此情谊视若无睹,慷慨举杯豪饮。这份理解友谊的心境,又是多少人能理解的呢。
所以, 大部分的所谓友谊, 也就是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上摇摆了。
可怜的文化人。。。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下雪了

2004年11月30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挠伤了我的老虎,晚上坐在床上神气十足。
丹佛下雪了, 能有小半尺深。 早晨起来铲雪,腰不好, 围上了宽宽的腰带。朋友问, 雪好看么, 我说很好看。 朋友说怎么没拍照。。。。
想起劳动人民和小资的区别来乐。 劳动人民在冰天雪地里讨生存地挣扎,小资在围了火炉烤手的生活过腻了, 会乙方下乡地来体验一下, 从中发现 “美”。 对劳动人民说, 最大的美, 是能从冰天雪地里逃出去, 哪怕就一会儿, 在火边焐焐手, 喝碗热粥。。
怎么说得我那么苦大仇深哈, HIYA HIYA。。。 不过此刻想到的, 确实不是拍照, 而是把车道清干净了, 孩子可以上学, 大人可以上班, 就这么简单。
—————
回到丹佛, 立刻开始折磨小小石头的钢琴。 这孩子缺乏主动性, 如果自己练习钢琴总是疲疲软软的,手指趴在了键盘上按键而不是弹琴。每次陪他练琴,总是把自己的巴掌都拍红了,能调度起他的情绪时, 琴声就有了内容。 其实我很喜欢陪他练琴,过程中也让自己体会很多音乐的细节和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老虎好凶

2004年11月28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和趴在楼梯上的他玩,他奋起一爪。 过去的他在这样的情况都是肉抓抓在我脸上拍一下就完事的。今天掌到面门, 我忽然觉得不对, 他居然出了爪子,赶紧闭眼,眼皮上一阵疼痛过去, 眼睛已经睁不开了。 赶紧去洗手间看, 眼角, 眼皮都被他挠出了血口, 好在没伤到眼睛本身。 上了油膏, 一会儿功夫, 眼睛已经肿了起来。。。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落雨了,当烊了,小八拉子开会了。。。

2004年11月27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LACIYA 拍的江南水乡雨 (经作者同意转贴)
(1)
LACIYA在江湖色贴了张江南水乡雨。空空的画面里,一个人也没有; 高高低低的青瓦屋檐,断线珍珠般坠落了串串雨水。图下是这几句儿歌:落雨了,当烊了,小八拉子开会了。。。屋檐下的雨,屋檐下的童声,顿时唤起一串童年的回忆,雨水一样砸在心上, 然后碎了,溅落一地。 如逝去的童年, 再难找回。
(2)
这该是首地道的上海童谣了。从小长在上海弄堂里的朋友,现在稍微有点岁数的, 该都极其熟悉这几句话的。我唱这童谣的时候, 是在师大287号的日子。
287号是师大一村深处几排矮平房中的一间,屋檐很低,大人伸手就能摸得到。 师大一村肯定是解放后建造的,在80年代初那种延续至今的6层火柴盒兵营公寓出现前,主体还都是一排排的瓦房。这片至今依然闻名上海的村落里,终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淀出江南水乡老屋那种自然的参差高低,但那时却继承了水乡建筑大斜顶低檐的建筑风格。屋檐远远挑出弄堂,梅雨的季节, 行人如果忘记了带上把油布伞, 就可以侧了身子在屋檐下躲雨或者慢慢往家走,尽管屋檐的功能比不上广州的骑楼能让行人完全躲开风雨的暴虐,但多少可以能让人避免落汤鸡的狼狈。
而那年代的童年,是没有太多五光十色的娱乐的。 除去几部看烂的电影外, 剩下的娱乐都是在大自然的赐予里取得的。下雨,自然属于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时候。大声嚷嚷着这首童谣,光了脚丫在弄堂里跑来跑去, 吧唧吧唧地把水溅得到处都是。 大人们在门里窗内,也在大声嚷嚷着。 父母担心孩子着凉, 邻居抱怨孩子太吵还把脏水溅到门窗上。
(3)
师大在苏州河边, 文革中的三结合, 使得船民,老师, 工匠都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社会分工和曾经的社会层面。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大家都有善良的心。 这让我到现在看到衣冠楚楚把服务员呼来喝去的大爷们,都会想到那个疯狂而又简单的年代。
孩子们都在一起上学, 每人带来自己的方言。 于是东北话, 广东话, 上海话, 苏北话, 在小小的课堂里有机地融合成了一个崭新的师大一村话。 这也许是全中国最独特,使用人数最少, 存在时间最短的方言。 现在去师大一村, 已经再不能听到那种奇怪的发音了。
而这方言转换下的童谣, 也带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第一句的落雨了, 成了普通话的下雨了,第二句照搬上海话发音, 当烊了;而最后一句小八拉子开会了却 揉进了船民的苏北口音, 成了小波罗头子开会了。。。
(4)
上海的大人们自然是不会有失身份地冲到雨里和孩子们理论的。 于是唱着童谣的孩子尽可以肆无忌惮地捣乱。 我那时最爱的是用小手捧来泥土建成一道泥坝,把下水沟堵上, 看雨水在坝后一点点涨起来,然后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 水流会松动泥坝,于是又得光脚在雨水的石板路上吧唧吧唧地跑去捧来更多的土抢险。
泥坝最后一定是输给雨水的,哗啦一下冲垮了,冲进下水道。而那往往带来没有预想到的后果, 就是真的把下水道堵了, 水漫得到处都是。 于是只好蹶了小屁股蹲在雨水里,细细的 小胳膊使劲撑进下水道去掏,等鼻子快凑到臭水面的时候, 阴沟通了, 水打了旋而呼啸直下。 那就是该甩了两只脏脏的小手回家的时候了。爸爸妈妈都下乡去了, 只有姥姥在。 姥姥从来都是护着我的, 绝不会说我把自己搞得泥猴一样。急忙的找干衣服给我换上, 或许还有碗加了糖的热姜汤。
(5) ,
这次回从上海离开时,儿时的邻居哥哥建平来送我。建平是阿三爸爸的大儿子,我们两家该有半个世纪的交情了,这友谊从父辈们开始延续到现在。初次相逢的时候,父母们都还三十不到,而阿三爸爸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 建平哥哥也快50了, 长得和记忆里的阿三爸爸一模一样。
那天我们两个开了车在师大校园里转了半天, 找孩子时候的痕迹, 师大的文史楼依然在那里。 三十年前,那顶楼是锁上的。我们从边角爬上楼顶。四楼在那时孩子的眼里是绝对的高楼了,可以放眼看到很远的地方。 校长办公室是在丽娃河 (那时当然不能叫这个很小资的名字, 俗名酒是叫老河滨,用师大一村话读就是老河梆了) 畔, 那时是个两层的小楼, 现在依然是,历尽了老校长, 造反派,工宣队, 军宣队,改革办, 新校长。。。 看样子当官的喜欢这种独特的精致, 与众不同。
我们在师大门口的小店里吃的早饭, 素鸡和白斩鸡加白粥, 聊聊了我们的童年,父母们的中年和老年, 和我们的孩子们的童年。。。 然后我们开车去机场,一路继续聊着聊着。 然后我们发现我们走到了乡间的小路,肯定赶不上我的航班。乡间的路, 和我们的童年记忆居然有几分的相似。
(6)
我们都笑了, 童年的故乡, 是不该这么来去匆匆的。打电话,把机票换到了后天,然后回到师大,再次坐在阿三爸爸在20多年前打的那张沙发上, 抽烟。 我走出师大的门口, 在校门边的小店里烫了半斤黄酒, 暖暖地喝着。
童年早已过去, 美好只存在记忆中。 只在偶然见到的孩子时的玩具,或者一个标记, 或者一句儿歌中,从记忆的深处浮出。那天我没有和往日一样去找在上海的朋友们吃喝玩乐, 把自己关在老屋里,想再体会一下昨天。 到入夜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失败了。 没有了亲人的家,只是一间冰冷的房间。 第二天一早, 我拨通了航空公司的电话, 一刻也不想多停。 赶上了下一班离开的飞机。
新机场在浦东,曾经只有一个浦东公园的地方。 现在汽车驶过巍峨的卢浦大桥后还开了40分钟才到机场。 起飞, 立刻看到的就是东海。 机翼下是点点的船影。上海的早晨, 雾气蒙蒙。 陆地渐渐在朦胧中消失。 关灯, 闭目,心里有一丝寒意。那一刻我知道上海正在我心中淡去。
(7)
然后我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照片, 那高低参差的屋檐, 那屋檐下串串而下的水珠。。 我又听见了童年的歌声
落雨了,
当烊了,
小八拉子开会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变态的地址

2004年11月27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和朋友交换地址, 说过节写贺年片用, 然后比较了一下这里和北京的地址, 乐疯了。
朋友的地址
中国。北京市
某某区 某某某 某区 某号院 某某号楼 某门 某某某室。邮政编码 某某某某某某
我的地址
美国。科州 丹佛。
某某大街某某号, 邮编 某某某某某
北京人真够逗得, 住得地方那么七曲拐弯的。 在那地方找人或者做个诱敌深入不容易哈。。。。

分类: 未分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