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作者存档

广州日记 201004 B

2010年4月14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IMG_2800

1)  广州机场叫新白云机场,之所以有新是曾有旧。八年前第一次来广州工作,降落的就是白云机场。老白云机场被周围的居民区环绕着,两条跑道,陈旧的候机楼,陈旧的行李传送带,但有一点好,离开市区极近,或者说就是市区的一部分。从老白云到学校,打车45RMB。后来,就有了新白云。打车回校,要穿过郊外郁郁葱葱的山野,隧道,车资也变成145RMB了。

2)  二室一厅的宿舍,熟悉的一切。似乎没人来住过,一切都还保持着离去时的模样。似乎有人来打扫过屋子。没太多的湿气,小卧室的灯还亮着,亲切。

3)  亚运快到了,广州的城建工程也渐渐收尾。天河BRT通车,夜间的路看起来通畅且干净,比北京感觉要干净许多。街头人来人往,短袖,短裤,拖鞋比比皆是。这段日子的天南海北,气候变化愈发的奇怪。

4)  粗茶香饭,熟悉的口味。芥兰鳝片依然冲鼻,刺到流泪,需要啤酒才能掩住。

5)  激光所大厅里地面湿漉漉的。以为小孟早早就拖了地板。后来才发现,是地面的返潮。广州湿气大,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气派则已,但到了这季节,天不下雨地上却总是水淋淋的,滑。

6)  见到了罗杨二位学生,他们今年该毕业了。

IMG_2796

7)  晚上还是铺开了棉花胎,上下都铺了床单,换枕头套。不喜欢太硬的床。晚上不热,还需要盖床单被。躺着看会书,累了就睡。

8)  醒得很早,天才蒙蒙亮。接着看书,很温情的读书笔记,作者应该比我大不了多少,写他父亲在他幼时对他的言传身教。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读书是好事,长学问,也让人静心。

9)  老习惯,7点15出门去食堂,一杯豆浆,两个春卷,然后走去办公室,正好开门。

10)  看论文,一句句反复推敲。想起和自己导师的对话,和自己学生时代的日子。 他说“你文章的内容很顺畅,可那些小词,on, at, in,你总写不对”。似乎学生们也多是这样,自己信口开河地写得“流畅”,但细节却再看不见。

11)  改文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是自己亲手的原创,对无数字母叠起来的手稿自然不会了然在胸。如果想明白理解原作者的用意,就只能一句句,一段段去努力分解TA的文字架构。意思搞明白的时候,语法和写作的细节也就跟着明了。对修改者的能力也是巨大的提高。

12)广州雨季,一阵阵没完没了。随着下课的学生洪流去吃中饭,食堂里人山人海,侧身慢慢蹭过去。二楼人少,服务员和部长还是那几个,工作程序却有变化。服务员不再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每隔几张桌子站一个,拿着个托盘站着客人需要。三个菜,二冷一热10条腿,羊,鹅,牛,全是肉类。吃完盘子里一堆骨头,小妹过来收拾,说,“还要么”。“要,打包!”

IMG_2795

13)墙上的大佛字都渗出潮点。热过了,冷过了,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忽然浸在雨里,感官终于崩溃。下午,几乎就处在虚脱状态。隔壁实验室的抽风机声音很大,低频噪音让人头疼。倒在办公室沙发上昏睡,到傍晚元神才渐渐回来。

14)走不动路,别说校门,连晚饭也不想去。给谁改文章就抓谁打盒饭。女孩子心细“吃什么,荤素”,“肉!”,“鸡?猪?鱼?”“无所谓”。结果满满一盒子,似乎什么都有点。

15)还是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在广州,在华师,在自己的小屋里。看周围的一切都熟悉,周围的一切却好像都遥远,被罩在一层玻璃里,无法触及。生活好像在看一部老电影,明白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只是无法再次走进去。

IMG_2796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广州日记 201004

2010年4月12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广州日记

疯狂的三月,三次旅行。德州的阳光,大西洋的海滩,加拿大的冰天雪地,南来北往,好歹没有离开北美大陆。四月是科罗拉多的春天,后院的松树花粉开始弥散着空气里,早晨起来,开始不停的打喷嚏。花开的季节,也是我过敏开始的日子。收拾行李,鸟人再次张开翅膀,往西,再往西。重复已经重复了10年数十次的旅行。

UA0741,8:07AM的起飞时间。今天原本是为为的大学新生欢迎会,他满不在乎不想去,倒省了我自己坐公共汽车去机场。多睡了1小时,5点半起床,去爸爸妈妈房间和他们告别。他们刚回来,我又上路,多少有些恋恋不舍。和媳妇开车去机场,我开过去,然后媳妇把车开回去。

还没有离开丹佛,就接到旧金山大风,航班延误的通知。对我,旧金山的早班飞机延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飞机停在停机坪上等候。套上我的耳机,闭目养神。机长似乎是个乐天派,不停地说笑话。也许是他的情绪感动了老天,塔台安排的起飞延迟大大缩短,顺风,降落时又得到了优先跑道。 UA0741 只迟到了15分钟,绰绰有余的换机时间。还能去红地毯坐会儿。

旧金山的红地毯愈发破落,人越来越多,居然在门口排起了长队,里面的设施也旧。找一个角落坐下,斜对面几位老兄正高谈阔论,说一口鸟语,貌似广东话/越南话/或者是东南亚的什么语言,几个孩子在哭,闹哄哄如菜市场。烦心,连水也懒得喝,坐了一会就登机。套上耳机,躲进自己的世界。

起飞,丹佛在机翼下掠过。绿山,能清楚看见COFAX 和6AV 的交口,通向家的那条路,BAYAUD的山坳,但看不见我的大白马。两年前绿山的大火扫黑的山麓现在已经是一片绿,再看不出火烧过的痕迹。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惊人,人生若能如此,又该是如何。大抵,是忘却二字。

长途飞行实在和蹲监狱没打区别。几百人被强迫在拥挤的空间,共享几间极小的洗手间。听机长的命令,不让站就不能站,老实坐着不许乱动。被强制的平行时空轨道。10多个小时,极其难熬,真到了地狱,该是如何的痛苦。就冲着一点,我必须坚决的是一个无神论者,坏事做尽,临了结,来个风吹云散,爱谁谁。

UA889,25G, 几部看过的电影。Mr Fantastic Fox,(Bottom line, we are all wild animals)。 Everyone is Fine (该放手的时候就得放手,孩子得自己找到自己的路,whatever that is, as long as they are happy)。 还有部记不得名字,一对相互不忠的夫妻最后和好,结局时候,有些妒忌的丈夫看着妻子的大肚子说,希望里面那孩子不是个Chinese,很没品的幽默。

睡了两个小时,喝了一小瓶白,一个朗姆可乐,最后的早晨省了,闻了那味道都想吐。准点到达北京,小土豆开着拓拓来接我,真好。晚上和土豆, LARA和SILENCE一起吃云南火锅。两个不靠谱迟到青年。火锅汤很好,该店服务更好,几乎到了帮你把涮好的东东放进嘴里的地步。说要去洗手间,极度殷勤的服务生带路,沿着弯弯曲曲,2一尺宽,几寸深的“丽江”走去。到了厕所门口,领班大叫“贵客一位”,里面几个女声齐声相应“里面请”,吓的我一跟斗。好在里面还有几道门,见到那女服务生去推门,我慌张不迭,“自己来,自己来!“

早起,北京的阴霾天。上网,小魏已经侯着了。能闻到我办公室的气味和即将面对的一叠叠论文。右肩去背非常酸涨,不知道是晚上睡觉落枕,还是最近连续的背包压迫所致。老了,毛病就多。去广州的飞机全价不说,要到下午3点才有空位。定好票,下楼,路边两个老爷子在象棋,旗子小茶杯大小,落盘拓托有声。观棋无君子,支嘴声此起彼伏。溜达去街对面吃了碗馄饨,一个包子。去附近的市场买东西,带开关的床头灯,带电线儿的耳麦,我对这类东西绝无抵抗力。小妹捧出DVD碟机的时候,我终于下狠心拒绝了。溜达回去,风起,尘土飞扬。刚才出门穿的那件纯黑的Manitoba抓绒衫成了灰猫皮。

修修补补,颇有成就感,天生是个修理工的命。吃了大鸭梨的鱼香肉丝,拍着鼓鼓的肚子去机场。CA1301, 35A。发现国航的B330—300机型多了一种类似ECONOMY PLUS的舱位,31-34,座位空间比正常大不少,且多了椅背电视。有空位,就换了过去。

周一,有环球时报。薄薄的一叠,里面有竟两篇俺写的酒店中缝,读来颇觉得惭愧,不说也罢。快到下午时差点了,飞机也快开始下降。闭眼,眯会儿儿,广州日记即将开始。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NOWHERE

2010年4月8日 RedRocks 8 条评论

加拿大北部哈德逊湾,入冬,结起厚厚的冰层。人们躲进小屋,烤着炉火,等待漫漫长夜的过去。貌似一切都在冬眠,但夜幕垂下,千万要走进寂寞荒芜的冰原,那里,正悄然无声地上演着大自然最为壮美的一幕。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明信片

2010年4月8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2010/04/02 00:10
看完北极光,记着答应给外甥女儿写个明信片的。在镇上唯一开门的小店挑了个北极熊的,去邮局买好邮票。回旅馆,在明信片背后画了个穿着熊皮外套的老头站在雪地里。走的那天早晨去邮局寄了。回来丹佛。刚才,打开皮夹子,里面趴着张邮票。

我晕,我把明信片没贴邮票就给寄了。。。 2到这份,我容易么。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Red River Valley

2010年4月8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去过很多次加拿大,但从没到过马尼托巴省 (Manitoba)。CRJ 从1万英尺的高空渐渐降落温伯尼(Winnepeg),视野一望无际,大地平坦,有弯曲的河流,却没有山川。
从温伯尼流过的这条河可是大大有名。“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要离开热爱你的姑娘,为什么不和她一起同去,为什么把她留在故乡”。这首著名的加拿大民歌起源于百年前探险者深入红河谷,离开时和当地姑娘的缠绵,渐渐就成了人们在离别时反复咏唱的心情。大概所有的人都曾听到过它那几分忧伤的旋律。
我住在河汊酒店(Inn at the Forks)。红河在窗下缓缓流过。走出酒店大门,零下7度的气温,没有风,阳光灿烂里,寒气从敞开的衣领里直渗而入。河堤有几米高,下面沿河的滩涂上是树林,冬天,叶子早已落尽,光秃的树枝剪影在天空。河水流淌很平衡,不时能见到河中有浮木飘过。河边冻了薄冰,水流带来的气泡在冰层下浮动。

脑海是里挥不去的旋律,随着红河水流淌,不紧不慢,从容里带着几分忧伤。
大学四年,每到毕业的那一周,早晨窗外的大喇叭里就会飘来这曲旋律。进大学的时候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是应届生招生的第一年。毛头小伙子,正享受离家独立生活的自由,哪里懂得什么是分离。到第二年,第三年底,就会注意到师兄师姐们在离校时的悲伤。等轮到自己走出复旦大门的那一年,却又不再有太多的感慨。那是个大家都疯狂准备考试出国的年代,剩下不多的情感,也被强烈的竞争和攀比消磨殆尽。离开了,就没再回头,一次也没回去看过,生命的那一页干净利索地翻过去,和所有的同学都失去了联系。

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
不要离别的这样匆忙;
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
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我更喜欢英文版的,那种略觉粗糙的语感和情绪,被翻译后的“润劲”给抹没了,点下面的FLASH吧。。)
Do not haste to bid me adieu,
Jus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one who has loved you so true.
Won’ t you think of the valley you’ re leaving?
Oh how lonely, how sad I will be,
O think of the fond heart you’re breaking
And the grief you are causing to me.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扫帚大叔

2010年4月8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2010/03/31 22:53

从零下四十度的极北归来,钻出毛绒绒的狗熊外套,丹佛已经是春天。 早晨起来,开门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几天不在,晒台上落满了松针。拿起大扫帚去将冬天的落叶和松针扫起来,拢成一堆。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在早晨扫地,慢条斯理,一下一下,看地面渐渐变干净,很有成就感,也很让人静心,颇有几分禅意。 扫着,偶尔一抬头,在玻璃门的反射里见到自己的影子。笑了。想起小时候看的那部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那片子的内容我早就忘记了,但有几个细节却记得极其清楚。一个是当了女特务的银姬为了打入北方,给自己做了整容手术。手术后揭开纱布,看着镜子,牙缝里挤出句“我怎么变成这样样子”,再说了一句“脸也不要了,命也可以不要”,决意和北朝鲜战斗到底。那真是个伟大的美女特务啊,小时候很后悔,怎么总碰不上这样的特务。美女特务与我无缘,糟老头子却不少。 于是就想起此刻玻璃门反光里一样的那个老头了。电影里有个著名角色,总捧了个扫帚在扫啊扫,大家都叫他扫帚大叔。大家都不记得扫帚大叔的真名儿,和蔼的笑容,对谁都乐呵呵的。但骨子里,扫帚大叔是个比美女更坏的坏蛋。他的扫帚里就是一个对讲机,扫着扫着,左右看看没人,他就会拧开扫帚把和南韩的特务总部联系(我始终没明白他干嘛要在大街上发报,也许这才是高手,大隐于市)。我也不记得扫帚大叔真的干什么坏事了,但看完那部电影后,所有拿着扫帚的老头老太都成了我们怀疑的对象。和小伙伴们设计了各种方案,去骗老头老太们分神,放下扫帚,我们就可以检查一下扫帚把里是不是有发报机。绝大多数老头老太肯定是把发报机藏在别的地方了,也有几个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哪怕主动要帮他们扫地,都不肯放下扫帚的。那几个一定是铁杆老牌特务了。 拧一下自己手里的扫帚把,抬头看天,扫帚大叔已经是40年前的故事。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张开鸟人的翅膀:温伯尼 – 加拿大

2010年3月25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博客里的图片。。。

去过很多次加拿大,但从没到过马尼托巴省 Manitoba)。CRJ 1万英尺的高空渐渐降落温伯尼(Winnepeg),视野一望无际,大地平坦,有弯曲的河流,却没有山川。

从温伯尼流过的这条河可是大大有名。“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要离开热爱你的姑娘,为什么不和她一起同去,为什么把她留在故乡”。红河谷,大概所有的人都曾听到过它那几分忧伤的旋律。我住在河汊酒店(Inn at the Forks)。红河从我房间窗下缓缓流过。我走出酒店大门,零下7度的气温,没有风,阳光灿烂里,寒气从敞开的衣领里直渗而入。河堤有几米高,下面沿河的滩涂上是树林,冬天,叶子早已落尽,光秃的树枝剪影在天空。河水流淌很平衡,不时能见到河中有浮木飘过。河边冻了薄冰,水流带来的气泡在冰层下浮动。红河此刻平静。红河更是条桀骜不驯的河,几次大水泛滥,给这一带的百姓带来深深伤痛。

温伯尼比我想象的要大许多,生活节奏很慢。也许和这里是平川有关,城市少了些紧迫,多了些漫不经心的舒缓。朋友说,你可以在这里,坐着看你的狗往远处跑,三天,它依然在你的视野中。酒店对面有个小小的露天剧场,石头砌的围墙,石头砌的座位,石头砌的小圆舞台。石头墙上刻着各种文化和与那文化有关的字句。看了一会儿,却发现脚冻僵了。喜欢旅行带给我的那种反差,心理的,和生理的。前两天还在萨凡纳暖风徐徐的海滩上溜达,南方口音浓重的文化。此刻,周围的对话里满是加拿大特有的“哎~尾音。零下的气温,显然不是驻足观察细节的最好时候。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鸟人生涯里程碑

2010年3月24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飞了25年联合航空,里程积累了用,用掉了再积累。今天,俺的账户显示,飞行里程积累到了一百万英里乐!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张开鸟人的翅膀:Savannah

2010年3月24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似乎都没时间沉下来写鸟人笔记了。一次又一次的旅行,刚归来,就又得准备下次的出发,来来去去多了,连来去都成了一种相对。也不和自己较劲了,就先涂下能想到的零星,留着收起翅膀的时候再慢慢填补细节。

第一次听说佐治亚的萨凡纳(Savannah)是因为那儿有个音乐节,大名鼎鼎的朗朗要在开幕式上亮相,某人希望我能去拍些片子。翻翻最近的日程,正好,能把这两天的日程挤进去。于是开始看些背景,看完了,就知道自己肯定是想去了。

天使和魔鬼的子夜花园

萨凡纳在美国那些佐治亚州,濒临大西洋。地理上,萨凡纳离开东海岸的那些大城市不远,但她却和左近的城镇格格不入,独自沉醉在她优雅,还有几分神秘的昨天。关于萨凡纳有很多传说,最引人入胜的是1994年出版的那本《天使和魔鬼的子夜花园》(Midnight Garden of Good and Evil)。一个纽约作家鬼使神差地去了萨凡纳,渐渐爱上了那里,渐渐认识了很多的当地人。小镇生活似乎和现实离开很远,镇上的人似乎也对现代生活没大兴趣。在这座方圆仅仅1平方公里的镇子里,有着21座绿树森森的小广场。广场中心会有雕像,纪念碑,或者简单的几把长椅或石凳。萨凡纳的生活就环绕着这些广场和广场边的一栋栋屋子展开。


据说,没看过这本书的人,是无法理解萨凡纳的。于是在看过关于昆虫学家的篇章后,我去他曾是常客的小餐馆吃了早饭。昆虫学家性格怪癖,走到哪里都牵着几条飞在空中的细线。细线的另一头拴着被他做了手术的飞虫。他有瓶据说可以毒死全镇人的毒药,每当他情绪不稳,不好好吃早饭时,镇上的人就会开始害怕,怕他把药投入镇上的水源。生物学家已经死了,镇上的生活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当年为他端盘子的招待也走了,此刻餐馆里工作最久的招待在这里11年了,没有谁见过那生物学家,但我似乎能在坐在窗下默默吃饭的食客身上看见他的影子。这样的故事在那本书里有很多,都来自真实的生活。歌手,诗人,变性舞女,骗子,谋杀犯,巫婆,人性的温情,细腻,浪漫,幽默,哀伤,暴力穿插着,揉进小镇的角角落落。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总觉得那书中的角色时刻会站在你的眼前。

教堂尖顶飘落的羽毛

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开始时,一翎白羽从教堂尖顶缓缓飘落,飞过树梢,被车轮带起,落在正在等公共汽车的汤姆汉克身边。他坐车站的长椅上,唠叨着他的生活,向陌生人讲简妮的故事。简妮经历了那个满是战争和毒品的时代,最后带着她和阿甘的生命结晶躲在了萨凡纳。阿甘来到萨凡纳,在这里找到了他的简妮。汤姆汉克斯坐着讲故事的那把椅子是个道具,电影拍完,最后被移到了博物馆。但场景里的广场却很真实,小广场里很多长青橡树,如张张巨伞,树枝上面挂满了蓬蓬松松的西班牙藻,头发一样垂下。车站后面的那圈水泥椅子也存在,我在那儿坐了很久。两个流浪音乐家走过,邀他们坐下聊会儿天。林今年27岁,泰博 21岁,因为不愿意受任何拘束,带着自己的曼陀林到处流浪。我们坐那儿小声说话,他们的狗趴在地上,对着广场中间的雕像。

萨凡纳港是南方最重要的港口。萨凡纳河和浦江差不多宽,一座斜拉桥高高掠过水面。沿河很多酒吧和餐馆。坐那儿喝啤酒,看见菜单上说,这里是萨凡纳最老的石头房子,快300年了。屋檐很低,河中一条集装箱船缓缓驶过,离开酒吧很近,充满视野,大得有些怪异。

TYBEE岛,海滩上阳光灿烂。我穿的登山靴,走在沙滩上,感觉怪异。回到酒店,BestWestern, 周边一股怪味,屋子里很整齐。很舒服的大椅子,翘起脚坐着,对面是镜子。

音乐节的项目很多,朗朗的钢琴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的柴科夫斯基第五协奏曲开场;全场满座,全场都是老人家,至少一半依靠拐棍或轮椅行动。古典音乐在这个南方的小镇大概不入主流,小镇有小镇的文化,小镇有属于他们自己的Johnny MercerLady with 6 thousand Songs

来去匆匆,周四早晨4点离开丹佛,周六早晨5点离开萨凡纳。走时候阳光灿烂,一天里下了一尺多雪。飞机在芝加哥误点,下午降落在丹佛时,却又是阳光灿烂,地上干干如也。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张开鸟人的翅膀: San Antonio II

2010年3月17日 RedRocks 8 条评论

走得不远,却依然躲不开时差,一小时,足够让自己有睡个懒觉的理由。


IMG_1844

IMG_1839
IMG_1833

走过施工工地的大堂,从高速公路下面穿过,就是集市广场。已经10点,摊贩都已经开张,却没几个顾客。厨子在路边切肉,画家在给昨晚勾勒好的轮廓添加细节。从建筑风格到店里摆放的纪念品都满是异国风采,如果不是周围所有人都在说英语,很难让自己相信这里不是墨西哥。

圣安东尼奥有种特色小吃,叫漏斗糕。在书里读到过,却没见到过真的。见到路边一小摊上写着,兴冲冲去问摊主。他说:“好,好,我给你做一个看看”。于是我掏出相机,他却说:“可我现在没法做,没东西”。我晕,那干嘛满口答应,浑然一个咱们国粹的你有什么卖,你买什么我卖什么,你卖什么我买什么。。的架势。再附近转了一圈,走回来,大叔却已经变戏法一样做好了一个。掏钱买下,大叔说,别走,我再做一个。我说我只要一个啊。他说,做给你看么,刚才不是答应你的么。于是大叔用一个漏斗装了调好的面粉,用手指堵着出口,拿去油锅上浇进一个模子,只一会儿,就炸成一块金黄的糕。撒上糖粉和香粉,没胃口都不行。

MEK_9979

捧着漏斗糕,在吹风笛的哥们侧面坐下,一边一块块掰着填进嘴里,一边听他悠扬的乐声。吃完,也正好是场间休息。去放小费,那吹笛的却兴奋地说,给你个地址,把照片电邮给我吧。聊了几句,这哥们叫Wayanay,正宗的印加人,从秘鲁来。他的网站是www.Wayanay.com, 上面有很多安第斯风格的印加音乐。

MEK_9985

圣安东尼奥城中有一条河,沿河岸修了一条步行道,叫RIVER WALK。几十年前,城市规划曾经试图将这段河道覆盖,和当时所有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一样,为寸土寸金的城区多些地皮。一群特有远见的女士坚决反对,而且实际行动在河边开辟了一段又一段绿地,终于改变了规划者的想法。几十年过去,更有期间在这里召开的1968年世界博览会,这里沿河竟然发展成了超级繁华的商业旅游区。游览RIVER WALK不仅可以沿岸走去,也可以乘河中来往的游艇。舵手也是导游,一句美国的威尼斯,果然把我带到了大西洋对岸的回忆。仔细看看,除了建筑风格的不同,水乡格局还真有几分神似。

MEK_0155
MEK_0163
MEK_0143
MEK_0142

MEK_0017

圣安东尼奥人显然保持着喜欢表达自己观点的传统。从城中走过,正遇上一群游行集会的人。敲锣打鼓,各自吆喝着主题不同的口号。有的激愤,有的嬉皮笑脸,有的高举标语牌,有的牵着爱犬。

MEK_9993

RIVER WALK 的名气很大,但让圣安东尼奥真正扬名世界的,是老城中一座貌不惊人的的石头房子阿拉莫(Alamo)。这里曾是西班牙传教士建造的一座教堂,到18世纪中下,已经因为失修成了一座废墟。独裁者圣塔安专政时代,撕毁墨西哥政府与美国在这里垦荒的殖民者的协议(当时的德州属于墨西哥的国土)。已经在这里根深蒂固的美国人自然不肯轻易就范。双方争执的结果是兵戎相见。美国民兵赢了第一仗,圣塔安带大军北上,将这里团团包围。守在这里的美国殖民者首领和上百民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宁死不撤,以生命兑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誓言(Liberty or Death..是守军领袖塔维斯绝命书的结语)。183636,战斗结果,189名坚守在这座破教堂中的民兵和守军全部战死,无一生还。这场战斗写下了德州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也为之后美西战争时美军的士气起了无法估计的力量。记着阿拉莫,成为德州历史上最响亮的一句口号。

MEK_0167

MEK_0089

也巧,今天是36,是阿拉莫屠杀的174周年纪念。广场前人山人海,在观看现场历史场景的重现表演。演员们身着当时的服装和军服,开枪打炮,空气中充满硝烟味。

MEK_0251

MEK_0207
MEK_0267

晚饭在O‘Brian, 要了盆混搭开胃菜,油炸的,我的最爱,大虾,猫鱼,鳄鱼肉,鸡翅。。俩字儿,美味!
MEK_0215
MEK_0223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