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信口开河’ 分类的存档

It's over now, the music of the night

2010年5月22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总以为自己能把握一切。其实,该是自己学会放手。
一个早晨,脑子里盘旋的都是这句歌词:
You alone can make my song take flight
It’s over now, the music of the night

好的歌舞剧和任何好的艺术品一样,值得反复品味。歌剧魅影就是这样一部让人看得上瘾的作品。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追逐着魅影的脚步去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听不同剧组和艺术家的表演,表演细节间的变化;每次去看戏时经历的故事,合着安德鲁-韦伯谱写的震撼旋律,编织出一个歌剧魅影迷自己独特的记忆。

无归点(Point of No Return)

歌剧魅影于1986年首演。我第一次看这台戏,是该剧组1989年第一次北美巡游的多伦多场。已经忘记为什么会鬼使神差地去看这场戏,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买了最好位置的戏票看百老汇歌舞剧,实在属于超消费的行为。也许就是缘分,一个偶然的决定,歌剧魅影的旋律就此走进我的记忆,再也挥之不去。

那次看戏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灯光转暗,大幕渐渐拉开,第一个场景是场拍卖。拍卖师介绍到老剧院中的大吊灯,说起它的历史故事,并且高声宣布:点亮它,让大家见识一下它昔日的辉煌。那一瞬间,管风琴乐声轰鸣而起,震撼人心的旋律中,大吊灯开始闪烁出耀眼的光亮。那光旋转着,越来越亮,进而舞台白烟四起,观众们的情绪一下被拉到高潮。乐声依然在继续,大家惊奇地发现,灯光忽然变成了火光,真正的火光。而在舞台上狂奔而走的不再是演员,而是工作人员和消防队员,手里抓着大小形状各异的灭火机:舞台起火了。

大家刚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火势力就已经被消失,剧场里灯光亮起,广播中说,刚才有点小小的意外,请大家把要慌乱,也不需要离场,演出很快就会继续。嗡嗡声四起,观众们没有惊慌,更多的是把这天衣无缝的插曲当成了演出最精彩的开始。很快,灯光灭去,旋律再起,所以的人全神贯注,心神被剧情深深抓住,思绪跟着主人公的喜怒哀荣在剧场里徘徊。

当最后一个音符依然绕梁时,掌声和欢呼声雷鸣而起。那是一场极成功的演出,不记得演员出来谢了多少次幕,也不记得自己是如何随着散场的观众流走出剧院大门。从那一刻起,之后的几天,歌剧魅影的旋律一直在脑海中盘旋,竟然完全无法从中抽身走出。这旋律带着我,在离开多伦多的那天,专程回到剧场去买了一张演出的音碟。这碟我不知道听了多少次。每次音乐响起,就一定会把自己带回那天的场景,心砰然而跳,眼前总好像见到那大吊灯上喷薄而出的火光耀眼。

夜歌的力量 (Power of the Music of Night)

歌剧魅影的首演在伦敦。作为一个资深的魅影迷,去伦敦自然不会错过在它的发祥地去听次现场的机会。伦敦的艺术市场很人性。有钱人自然可以花大钱提前买好位置,艺术的大门对穷学生和囊中羞涩的艺术爱好者依然大开。每场戏最好的位置用大把的银子是买不到的,它们留给了那些真正想看戏的人。每天中午起,剧场售票处就开始有年轻人在那儿拿号排队,用半天的等待和极少的货币换取这些保留座位。看着这些满脸期待的大孩子,总会对剧场的运作者充满敬意。当文明不完全需要用金钱价值来体现时,这文明的生命就依然强盛。

对大部分抓紧时间奔走在景点间的游客,很少有人会去和孩子们争夺那些廉价的好位子。除了预订戏票外,剧场也总会留着部分位置到开场前出售。入夜时分,我买到了最后几张票中最后的那个位置。进入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剧场,找到包裹着丝绒的座位坐下。六月天,伦敦街道上的空气湿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剧场里有空调,终于能解开衣领呼吸。在旅游城市听歌剧的一大好处是周围游客为主,穿着就可以相对随便,很少有人全声上下西装革履,让人觉得少些正式场合的约束,更多了些自在。仪式感很重要,听歌剧和古典音乐时的正装能烘托整体气氛,但对歌剧魅影这样自身魅力无比强大的作品,观众在形式上的参与与否,似乎已经微不足道。

伦敦的剧场是环形的。我买到的最后这个座位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里。椅子和其他座位一样舒服,但椅子的朝向却和舞台错开成几乎直角。这是我听过的最累的一场歌剧魅影,几个小时,除了中场休息,脑袋一直得别扭地扭转90度才能看见舞台。好在歌剧魅影的精华是音乐。那些华丽的场景我已经了然在胸,不再需要聚精会神去用望远镜细看。当主旋律幽然而起的时候,就能端正一会儿身体,闭上眼,让自己彻底漂浮在音乐之夜。

愿你再现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纽约百老汇的Majestic剧院是歌剧魅影的大本营。从1988年开始,歌剧魅影在这里连续上演近万场次,创下百老汇演出的最高纪录。这纪录天天在刷新,因为即使演出了二十多年,歌剧魅影在纽约依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老戏迷们固然会一次又一次反复来看,而一代代人长大,老魅影迷尚未离去,新魅影迷却在不停涌现。从某种意义说,歌剧魅影自己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来纽约看百老汇,歌剧魅影通常会是首选之一。再好的艺术,一旦商业化到了极致,总会失去些最初的激情和风采。但无论如何,百老汇的歌剧魅影依然是一流的。韦伯的音乐风格非常明显,极擅长用反复的主题旋律来衬托场景。难度最高的那曲魅影和克里斯丁的对歌:为我而唱,更是考验演员功力的极致。五个八度的音域,最后四个一气呵成的啊,层层叠叠的推上去,直到穿云裂石。略有逊色的歌者到了这里都会知难而退,用乐队的伴奏带过最高音。曾经有位魅影迷对我说,听整部歌剧魅影,就冲着最后一个高音。

最早的通常也是最好的,一锤定音下的风格,为后来人设下了角色的音容笑貌。歌剧魅影的原班人马早已离开了魅影剧院,韦伯大师为萨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嗓音定制的音乐在她之后,多少打了个折扣。魅影的原唱麦克-克劳馥(Michael Crawford)也在1990年,1300场演出后,离开了剧组。他在最后一场演出中,将地宫告别那首歌的结尾改成了“克里斯丁,我爱你”。沙哑和狂野的嗓音唱出的千转柔情,成为这部音乐剧的绝唱。

歌剧魅影的演出依然在继续,现代科研和设计的结合,让舞台布景越发神奇精彩。遗憾的是,现在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各个魅影剧组,演员的水准终于比原班人马略逊一筹。对追求完美的听众,不再有听布莱曼和克劳馥现场演出的机会,就只能从音碟上才能找到当年那些感人肺腑的歌声了。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死了

2010年5月22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被朋友催着,开了个围脖。才几分钟,俺血压上限直接破了200.。。 这东东,没法玩嘛。信息爆炸不是错,乱七八糟的信息爆炸,直接就把俺搞死了。

还是在暗房里比较好,唯一的对外联系是有人敲门。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123

2010年5月21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12345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测试围脖

2010年5月21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看看够不够保暖IMG_0322SSS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习惯成自然

2010年5月21日 RedRocks 4 条评论

WIP_2727ss

厨房灯光改造完工。给大窟窿里重新装了木架,上了天花板,腻补接缝,两道底漆,两道面漆。完工。
等油漆都干了,收拾去所有的工具,撕去保护家具的贴纸,开灯,很踌躇满志地搓着两只满是油漆的手,站在厨房里欣赏自己的大作。比职业的,肯定不足,但是自己动手做的,颇有成就感。
开着灯,等人夸奖。来来去去,似乎没人注意到有什么不同。感情俺已经在大家眼里是一个职业装修工了。直到俺很郁闷地说,怎么样啊,才有人说,哦,不错。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素面西西里

2010年5月20日 RedRocks 6 条评论

西西里岛,意大利

意大利,西西里

梦一样的日子

走进这里,

时光已然凝固。

山城的台阶上,

走来一个老意大利共产党员

邻居都说,他是个疯子

见到中国人,他走过来,握手,默默地看着我们

什么都没说

厨子从路边小餐馆走出

路人,一定是熟人

点上两根烟

抽着

说些东长西短的琐事

小巷里走过

黑衣的牧师

慢慢走下台阶

从今天走进昨天

酒店的房间

酒店的阳台

坐在夕阳里

懒散

镇中心的广场

所有的人都来这站着

什么都不做

时间在这里从来不是问题

相机: XPAN  光圈优先
胶卷: KODAK TM400
显影: D76  1:1
ILFORD RCIV  10X4
显影  LPD 1:6
平板扫描 CANON1240U
分类: 信口开河, 爱拍照片 标签:

眼是懒汉子,手是好汉子。。 厨房灯光二期工程进展 和 狐狸的故事

2010年5月15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眼是懒汉子,手是好汉子。。 这是妈妈告诉我她的父亲,也就是我从没见过面的外公喜欢说的一句话。计划跟不上变化,既然明白了拆除并不是安装的逆向程序,可以用大榔头来代替精工细作,那速度就快多了。

二期工程,拆除了原有的日光灯箱木框,内箱,和三架日光灯。 下一步开始安新的木框和天花板,把这个大窟窿给封上。

小狐狸们今天吃掉两只耗子和一只小小兔子。

观察结果:

1) 狐狸不会用刀叉,也不会用筷子,也不会和我们人一样用手抓着KFC的油炸鸡腿啃。它们逮到猎物后,用嘴叼 着皮使劲甩,等皮撕裂后,才能吃到里面的内容。

2)狐狸逮着什么就吃什么。人不一样,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养许多动物,都杀了放在超市里,然后挑我们此刻想吃的。吃不了的,就扔了。

3)狐狸不会用手拿东西,也没有人的那些礼数。小狐狸死的时候,狐狸爸爸也是用嘴叼着他离去,和狐狸妈妈用嘴叼小狐狸出窝晒太阳一样。狐狸的嘴,也就是他们的手。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2010年5月14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早晨,小狐狸们超级活跃。今天居然看到了妈妈带领下的4只小狐狸,在院子里极度活跃地追逐戏耍。已经到了开始争斗的年龄,张着大嘴相互较量着。最弱的那只只敢远远地趴着看弟兄们打斗。

狐狸妈妈今天叼来一只鸟。。 然后,叼来一个从颈部咬断的兽头,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只小狐狸的遗体。不愿意相信狐狸有相互残杀的习性,尤其是去年小狐狸妈妈照顾那只病弱孩子到最后的经历。放大照片反复比较了N次,依然不能确认这是只死去的小狐狸还是只小狗。最后告诉自己,宁可相信这是只倒霉的小狗。。。 如果真的是个小狐狸,那也一定是如土狼之类的野生干的。过了一会儿,狐狸妈妈叼着那个脑袋,越过篱笆走了。她没让小狐狸们如往常一样用食物锻炼攻击能力,显然,这脑袋不是个猎物。


十多年,厨房里一直是日光灯照明。按照每次旅行间做个装修项目的节奏,终于轮到灯光。买了两箱顶灯箱,灯圈,灯泡,电线和开孔的工具,昨天下午开工。计划了很久,但真动手了,进度却很快。安完第一盏,基本就明白了程序,剩下的几个流水作业,一气呵成。把过去做的酒吧架拆了,换成了两个吊灯。开灯,效果还是很好的。下一步难道要大些:拆除原来的日光灯箱。这个牵扯到不止拆除旧的木框和支架,还需要封闭2平米的开放天花板,上浆磨平,底漆和面漆。。。 路漫漫啊。

但自己动手,颇有成就感。晚饭时候不停回头看厨房里的灯光,自豪的紧。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换抽水马桶45分钟

2010年5月13日 RedRocks 3 条评论

俺简直就是超级修理工嘛。。。。
过去换过几次马桶,都是小心翼翼地将原来的拆下,小心翼翼地弄出屋子,放在一个角落里很久,似乎这样就更环保。然后有一天,终于发现,那拆卸的时间远远大于安装新的,而收藏着的,在半年一年后,依然是扔进了垃圾堆。

于是俺的手艺暴涨:
1) 新马桶拆封,纸箱拿进施工地点待用。
2)将水闸关闭,旧马桶最后一次冲水,将水箱的水用虹吸管抽到马桶中,将马桶中剩下的水用个费纸杯勺出去,最后剩下点点,一团破布一塞,就不再会漏水。
3)将水管拆下,两个地锚螺丝拧开。然后把湿了的布盖在水箱上,不用拆卸水箱和马桶体的连接,大榔头咣咣几下,水箱碎裂落地,小心捡起来扔进刚才的纸箱。马桶不用砸了,整个拿起来扔进新纸箱。再将下水的封蜡圈和地锚螺丝取下,用草纸包着扔进纸箱。拆卸工作完毕。
4) 新蜡封和地锚螺丝到位。新马桶放对位,一屁股坐在上面墩几下,稳实了,把地锚螺丝上紧。水箱接口皮圈放好,两个大螺丝吧水箱固定死。接上上水管,开水,检查有没有漏水处。冲马桶,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水处。
5)45分钟,搞定,可以享受第一次的方便 。 建议小方便比较好,万一有任何纰漏,不至于太难收拾。嘿嘿

(遥想老夫当年,自己动手换第一个马桶,来回跑了4次装修店,用了一整天工8小时才战战兢兢地开水试冲。此一时彼一时,真TMD长进了啊。。。)

然后某人说, 哇, 你打字的速度也太快了,一下就写了这么多。。。 果然,写字比换马桶冲水还快。。。哈哈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

继续小狐狸,暗房等

2010年5月13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五月头,又下了场小雪。春花已经开了,草地也碧绿,色彩红红紫紫绿绿,落花瓣风吹一地。雪很薄,在晒台上铺开,上面满是兴奋的小狐狸们跑来跑去的脚印。想想,小狐狸在这里住了有好几年了,狐狸爷爷奶奶到小小狐狸,都没区别,都是小狐狸。每年换一代,爸爸妈妈离去,兄弟姊妹里只有一只留下,成为新的一家。周围的松鼠和兔子也不见少,自然平衡,和谐社会。

早晨,传来后院对门孩子的笑声。小小狐狸爬到晒台的最高处,扒着栏杆看那孩子荡秋千。小狐狸们几代生活在这里,似乎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不再惧怕周围的人。狐狸也在进化。去年的小狐狸大部分时候是围绕着晒台戏耍,很少上到晒台上来。她的孩子却大胆得多,经常在晒台上追逐,绕着台中的几株松树转圈。更好玩的是,小小狐狸们居然学会了上树。院子角落里有一株俄国橄榄树 (外来树种,在科罗拉多很多地方被当做入侵物种加以消灭,但在住宅区还是有很多人家种。成树树干苍劲,枝条却又有几分柳树的飘逸),小狐狸们能沿着树干攀上2米左右的树杈。

我开车了大白车回来,停在路边的位置上。狐狸妈妈坐在大门口看着我。车停在那个位置,于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下车往家门走,她毫不避让,更好像我是个客人。直到走到只有几米远的位置,她才站起来,懒散地撑一下腰,抖抖浑身的毛,颠颠地从在一边笑看的邻居脚下走过,全然目空一切。可惜那一刻我手边居然没有相机。这再次证明相机不离身的重要。也证明了少拍一张不会死的真理。

下暗房放大照片。这么多年,还是那么喜欢独自在暗房里的感觉。暗暗的红灯,基本看不见什么,也不需要多看,偶尔睁一只眼看看在药水里渐渐显示的图像。一切都已经在脑海里,习惯成自然,伸手可及需要的一切。定时器,对焦环,滤镜盒,相纸箱,显影定影的立槽。灯开关是自己做的,横贯整个暗房的一条绳,比脑袋高一点,任何一个位置,举手就能够着。空间不大,但足够一个人的享受。闭着眼听着乐,随着节奏摇头晃脑摆动身体,从心理到生理,极度放松。

分类: 信口开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