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未分类’ 分类的存档

时间

2007年9月20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醒来的时候, 床头数字钟显示着4:33. 脑子清醒, 也不再有赖床的习惯, 下楼.
丹佛时间早晨4点33, 北京时间的傍晚6点33,维也纳时间的中午12点33. 此刻的我,在那一个时段呢?
据说美国印第安土著HOPI语言非常特别, 没有时态. 换句话, HOPI人没有过去和未来, 一切都是现在.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概念!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红石先生

2007年9月20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周汝昌先生的新著《芳园筑向帝城西》出版了。很有幸地为这本论著翻拍了一些插图,因此得到了周先生亲笔题款的一本精装集。 周先生90了,字依然遒劲有力,写的简单: 红石先生/周汝昌。 先是奇怪 , 周先生的年龄,足以当我爷爷了,怎么还写红石先生。 再细细一想, 大笑: 这哪里是给我题款呢,分明是周先生自己的感叹。 红楼梦,红楼里的石头记, 自然得红石先生,才能有了周先生的大作。 先生果然妙不可言。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洗牌

2007年9月5日 RedRocks 2 条评论

问题: 怎么理解所谓的美国精神(How do you understand American Spirit)?
我: 自由的灵魂 (Free spirit)
JUDY: 自由 (Freedom)
Daniel: Independency (独立)
为为想了一下才回答: One can start all over again (可以洗牌重来)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阿拉斯加散记 11 (全文完)

2007年8月24日 RedRocks 4 条评论

Alaska Marine Highway
电话铃响,最让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海岛的气候多变,KODIAK此刻笼罩在低沉的雨云中,因为安全缘故,包机的飞行员拒绝起飞。
在旅馆的屋子里来回渡步,有些茫然不知所措。KODIAK熊的足迹遍布这一带的群岛,但真正能让人安全接近的地点只有几处, 而且都是在没有住家的荒野, 只能靠小型飞机和飞行员高超的技术才能抵达。
人算不如天算,无计可施,将相机塞进挡雨的垃圾袋进了小镇。既然看不了自然的熊,那就看看这里的历史。从某种角度,KODIAK岛是阿拉斯加的浓缩。 ALASKA的名字来自当地土语,原意是大海冲击的地方。 两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地球表面的大面积冰封使得海水水位下降,现在的白领海峡成了一条大陆桥,亚裔人种经过这里进入美洲 (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人吧,最近在看些关于美洲土著来历的异教学说); 冰川期结束了,海水重新淹没白领海峡,土著回不了家,就在美洲扎根,慢慢南下,直到足迹遍布整个中北美大陆。250年前,一个叫白令的俄国佬驾驶俄国海军的圣彼得号军舰来到这里,从这里带回大量优质的水獭皮。俄国人开始往阿拉斯加移民。 第一个永久的俄国移民点,就在此刻我脚下的KODIAK 岛。120年后,1876年,和最初自说自话移民一样, 俄国熊没有征求当地土著的意见, 就以720万美元代价出手了这片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 当年的“傻帽”买主, 美国“总理”SEWARD,因为花“大钱”买了片只有棕熊和冰雪的土地,被国人百般讥讽。
Harbor View 1
俄国人在阿拉斯加还是留下了许多痕迹。 隔开KODIAK 和阿拉斯加本土的海峡以这里的第一位俄国移民领袖切林考夫(Grigory Shelikhov)命名。切氏在KODIAK不冻港创建的移民点,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渔港之一。走进KODIAK镇的小东正教堂,看着中间华丽的隔墙和天使门,恍若时空倒流,又回到了多瑙河下游的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和以天主教为主的美国其他地域相比,俄罗斯东正教在阿拉斯加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教堂不远处就是海港,大批渔船以这里为基地出海,捕捞阿拉斯加著名的帝王蟹和大比目鱼。
Harbor View 2
公路渐渐离开海边转入山中,路两侧的森林和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亚热带雨林很像,树身挂满了苔藓。 路尽头,依然阴云密布,没了树林的天空豁然开朗。 前面是海边的山崖,崖顶密密麻麻的,是雨水滋润得分外茂盛的宽叶植物。再走几步,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小心翼翼地探头出去寻找:崖壁间,该有海鹦鸟(PUFFIN)。 果然,深深地悬崖上,一对海鹦正东张西望,估计是在保护身后巢内的小鸟。海鹦有三大类,都长着一对小眼睛和比例严重失衡的大喙,在交配期间颜色鲜艳。海鹦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但在太平洋北部也不罕见。 这鸟以潜水捕鱼为主要生计,两只短小的翅膀能让它们在水中“飞翔”。肥胖的身体能抵御海水的寒冷, 对空中飞行却成了累赘,据说吃饱的海鹦即使以每分钟400下的频率拼命扑打翅膀,有时却难以起飞。
Puffin
中午时分,电话又响了。 我的运气没有烂到底,下午有一隙气候间隔可以允许起飞。 所有的相机器材已在身边,就准备着这一时刻。 匆匆喝了一碗鱼羹权当中饭,就直奔机场而去。 所谓机场,就是通往水中的一条木栈道和浮码头。 码头上空空如也,耐心等待了一会儿,远处水面上传来发动机的轰鸣。 一架小型水上飞机贴了水面飞来,在离开码头不远处拽起两道浪花降临(不能说着陆, 也许可以说,着水?)。 螺旋桨飞旋着,推动着飞机在水面上划出一道弧线,准确地靠在了码头上。
水上飞机有两种,一种就是普通飞机的轮子换成两条小船般的浮筒,此外和正常飞机没什么特别不同, 把浮筒换回轮子,就一样能在陆地上起飞。 也浮筒和机轮同时存在,根据降落地点,飞行员可以控制选择 (用于在雪地和冰原上起飞的飞机和这很相似,只是把浮筒又换成了雪橇)。另一种是专用的水上飞机, 机身本身就是一条船,翅膀长在机身的上方,发动机更高,以免进水。后类飞机在水面降落时重心比较低,安全系数大得多。
Float plane
爬进晃晃悠悠的机舱,为航拍准备的飞机,居然有一个鼓在机身外的圆窗,视野很宽阔。飞行员飞快地唠叨了一通政府规定商业飞机必须告诉乘客的规定,启动发动机,飞机离开码头,船一样向水中滑去。掉头,动力杆推倒底, 窗外浮筒下开始水花飞溅。坐在机舱里,感觉和普通的塞斯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也许更稳一些。
只很短的距离,飞机就离开了水面(这是阿拉斯加BUSH PILOT的绝技,超短距离起飞。 装置好的飞机加上高超的水平,他们可以在百米之内的距离在荒野上起飞着陆。 别忘记,这可不是直升飞机!)。
View 2
飞机沿着KODIAK岛海岸线飞去。我对这类的地形和山势不熟悉,在空中,完全失去距离和高度感。 以为我们贴着海面飞行,却看见海面上的渔船和水面掠过的鸟群只是一些小点,看一眼高度表,1千米。越过岛屿间的海面,飞机进入岛内,下面的陆地绿得有些梦幻, 小溪从山坡流淌到平坦的绿野,忽然失去了奔腾的动力,变得婉转弯曲,间或着如镜的水洼。
View 1
下面的景致一点点清晰起来,飞机终于呼啸着冲向水面,浮筒下再次溅起浪花。 这次的“机场”更简单,就是水边的一窄条石滩。 飞行员先跳下水,把飞机尽可能推近岸边。 还是得换上高统雨靴才能趟水上岸。 也许是为了尽量少干扰狗熊们的生活环境,飞机降落的地点离开狗熊经常出现的河边尚有1,2公里的距离。 换上登山靴,把器材抗上肩头,跟着此刻成了向导的飞行员沿着草丛中的小路向荒野里走去。 知道这里已经是熊的地盘,就不敢离开飞行员太远距离,风吹草动,背脊上一股股寒流,总觉得有只熊躲在草丛中等着晚餐的到来。
Grassland
其实极少有熊攻击人的事情发生。这一带河里无数逆流而上的大马哈鱼足够狗熊们吃饱过冬,狗熊们想来对两条腿的人不会有任何食欲(可如果一个人在这里走,我肯定心里还是会发怵)。
大自然的游戏规则很神奇也很简单,每年大马哈鱼为产卵而洄游的季节, 也是狗熊们开始为过冬储备能量的时候。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奋力而上的大马哈鱼到了产卵地已然筋疲力尽,产卵后很快就会死去,这也为以逸待劳的狗熊们提供了送上门来的丰盛食物。阿拉斯加野生大马哈鱼是餐馆中的极品,营养价值和口味(至少对人类言)极高,在美国本土很难见到。 对KODIAK棕熊,活杀正宗大马哈鱼属于家常小菜,通常只吃最肥厚部位的几口就弃之一旁了。
(关于大马哈鱼/鲑鱼/三文鱼/SALMON不得不说的故事:自然中的大马哈鱼在淡水河上游出生,小鱼在出生地附近生活1,2年后顺流而下,进入大海。成年后的大马哈鱼在海中生活数年,然后洄游进淡水河流去出生地繁殖下一代。大马哈鱼的洄游神奇且悲壮:到达产卵地的成年鱼有90%以上在该地出生,更伟大的是洄游中,大马哈鱼不仅需要逆流而上数十至数百公里,更需要翻越险滩和小瀑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体力急剧下降,体内积累的色素开始显现,身体渐渐变红。 排卵授精后的成鱼在几天内就会死去,但它们的生命周期并不就此结束。 死去的大马哈鱼体很快降解, 成为孵育出的小鱼食物,生命在下一代的生命中得到延续, 开始又一次的轮回。 又:市场上供应的大马哈鱼绝大部分来自鱼塘, 缺乏自然食物中摄取的色素。 养鱼者多在鱼食中添加人工或天然色素,使得成鱼有类似野生的鱼的颜色)。
这一段的河水从一个山缝中奔流而出,然后水面变得宽阔平静。 管理人员在河的一侧修了一层层的阶梯,大马哈鱼原来无法逾越的瀑布成了一个个水阶。 鱼在瀑布下的水中休息后 (如果没有在这期间被狗熊吃掉),开始奋力跳龙门游往上游。
Bear
河边很安静,河中空空如也。 一条横在河中的木栅栏将鱼引向水阶的入口,上面供人步行的走道上趴着一只估计已经吃饱了的狗熊,贪婪地垂下头看着下面水中争先恐后游过的鱼群。 我支好三角架,换上长焦镜头,开始耐心等待。
没多久,河对岸出现了熊妈妈带着两个小熊,四平八稳,慢慢踱到河边。只一瞬间,见到了食物的熊们扑入河中,水花飞溅。熊妈妈经验丰富,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基本每次脑袋入水都不会落空。小熊们显然是刚开始学习自己捕鱼, 一只乱蹦乱跳,另一只将脑袋拱在水下,撅了熊屁股扭着扭着到处走。乱蹦的孩子从妈妈的嘴里取下她叼住的鱼,兄弟情分荡然无存, 扭头就跑。另一只在后面紧追不舍。
Bear 2
拍得兴起时,飞行员在旁边拍我的肩膀说,咱们得走了,天气要变。 我拍,我拍,我拍拍拍。。。 直到他开始动气,斩钉截铁地下了撤退命令,才赶紧收拾器材,跟在他后面匆匆赶回我们的飞机。 匆匆把飞机推离岸边,爬进机舱,发动机轰鸣,浮筒下拖出了浪花。
升空没多久,我明白了飞行员为什么会动气。前方飞行高度上出现了大片云层,完全封住了我们的去路。飞行员一推驾驶杆,我们的飞机这次真的是在云下贴着水面飞行,能看见海面上纹纹的水波。正庆幸飞行员的高超水平,耳机里传来他和空中管制的对话。
空中管制:“@#$#@, 请报告方位.”(我明白,超低空在山谷中飞行,雷达是看不见我们的)
飞行员: “见鬼,我也不知道!” (他面前明明有一个GPS, 但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兄最近才从中美来到阿拉斯加) “嗯, 我正在飞过一个地标, @)(#*$(*#()$* ”
空中管制: “ 我知道你的位置了, 改变航向###度, 你现在高度多少?”
飞行员: “ 200 英尺, 云太低”
空中管制: “ 立即爬升到1000, 前面有个山口, 你需要至少500才能越过”
同机有一对夫妻, 此刻媳妇的脸变得惨白, 丈夫握着她的手轻轻抚摸着. 其实没什么需要紧张, 水上飞机在海上飞行的最大优势是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随时降落, 搞明白情况再走. 这飞行员显然是个老油子, 丝毫不显慌乱. 我的目光落在油料表上, 指针离开0不远,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轻微地颤抖着.
飞机终于出了云层,又见到机翼下绿色的山野, 湛蓝的大海. 前方出现了KODIAK镇的房屋, 早晨去过的东正教堂洋葱头屋顶. 飞机掠过一条船首依然翘在水面上的沉船遗骸, 降落, 水花飞溅… 我才敢问飞行员, 咱们是不是就要没油了. 他扫了眼仪表: 早呢, 还够飞至少10分钟!
最后一站, 有惊无险的旅行, 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KODIAK棕熊, 该算是给这次难忘的行程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阿拉斯加, 一个曾经的梦想, 成为现实后, 变得更如一个梦, 一个应该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梦.
(全文完)
(END)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阿拉斯加散记 6

2007年8月15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铁路旅行,最好看的角度也许是从车外看火车驶过的场景, 车里的乘客却只能身在此山中了.
这个夏天在中国尽尝乘火车旅行的优势. 不说别的, 火车站总位于市中心交通最方便的位置, 且没有机场恨不得把每个乘客大卸八块的安检, 如果你能精确控制时间, 在开车前几分钟到车站就能按时出行. 想了美国的火车更该如此, 却不料著名的阿拉斯加火车需要提前一小时到站等候. 用3分钟时托运好行李 (这个服务了得,居然能从发车车站一直送到终点的旅馆房间!), 就在车站里无聊等待. 广播里如照顾幼儿园小朋友一样一遍遍广播什么旅行团的游客在什么地方集合乘什么颜色的火车.
火车观光是件挺变态的事情. 坐在舒服的座位里, 风景从窗外放电影一样闪过. 阿拉斯加铁路修于90年前, 路线并不长, 只700公里左右, 连上海和北京间距离都不到. 让人叹服的是这条铁路的大部分从荒无人烟的地带穿越, 沿线的湖泊,溪水, 森林,山峰罕有人迹. 比较郁闷的是今天天气多云, 云层很低, 车窗上不时挂上斜倾的雨水串. 从车顶观望台的玻璃棚看出去, 周围一切, 色彩很钝, 铅灰罩在窗外无穷无尽的树上, 闷得让我透不过气, 心情也随着开始压抑.

阿拉斯加铁路
每节车厢都有两个列车员, 也同时算是讲解员. 一路给乘客们绘声绘色地讲解. 这节车厢的小姑娘还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照片剪贴在一个大本子里, 另外还有本她收集的沿线动植物照片. 分给乘客传了看, 也算是阿拉斯加人文和自然的一个小窗口. (后来发现这个列车员的职务竞争很强烈, 每年有专门的职业学校培养, 毕业实习后能得到这份工作的几率在1/4左右).

活泼的乘务员给阴雨天带来一点点快乐.
这是条不拥挤的铁路. 也许还有些货车, FAIRFANK和ANCHORAGE之间的客车每天只有一对. 据说这火车可以招手即停, 在你需要的某个野外下车宿营, 过几天再招手让火车把你带回城市. 火车司机不需要赶时间, 因为是观光火车,误点也没有人会抱怨. 等晚点的火车慢慢驶进DENALI车站时, 已经晚点了近一小时.
车站就是沿着铁路的一排小木头棚子, 外面停车场里几十辆大客车, 对应了各个旅行公司的包车. 鱼贯而下的乘客直接上客车去旅馆,行李随后就到. 我们几乎属于散客, 从车头走到车尾才找到旅馆的客车, 只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房间很舒服, 在旅馆建筑群的最后, 开门出来就面对了远处的山. 河水从坡下流过. 可惜依然云雾蒙蒙, 看不见落日. 在火车上没有吃正经的中饭, 此刻肚子有些饿了. 旅馆的正式餐厅对游客们的衣着没什么要求, T衫拖鞋自便. 葡萄酒, HALIBUT, 蛋糕. 晚饭后去路对面的商铺散步, 木屋前用木板铺的走道, 慢慢恢复自在.

(HALIBUT 是大比目鱼, 资料说能长到2米长兼数百斤重, 乃是鱼中极品之一, 肉厚白细腻,低脂肪. 大比目鱼全世界80%的捕捞量在阿拉斯加, 每年的捕捞量有严格控制).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送台北

2007年8月15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她走过的路,该是很充实的. 告别完美的一生离去, 是对生命的庆祝, 不需要悲伤和眼泪.
生离死别, 前者是自然规律, 无法抗拒. 后者是我们自己选择, 或许更多些痛苦. 不需要太多感慨, 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又, 有些没心没肺地想, 我想她该是很快乐地走的. 有这么多朋友送她怀念她. 我们这些活着的才是可悲的, 一次次送人, 一次次为谢幕人掬泪, 心疼到麻木. 活得最久的, 把大家都送走了, 自己一个人看着空空的屋子, 很爽吗?
我问38大盖, 台北走了, 你没写点什么纪念她? 38说, 不写, 我欠她一顿螃蟹. 最后一次见台北, 该就是和38一起, 在广州的流金岁月. 那天我们喝了N坛黄酒, 都有些醉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哈士奇 (半完全版)

2007年8月10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阿拉斯加哈士奇 ALASKAN HUSKY

    提交者 :  RedRocks 于 泡网俱乐部 (http://paowang.net/) 北京时间 2007-08-10 02:58:19
    
    

    2007-08
    阿拉斯加 GIRLWOOD冰川
    NIKON D200我
    拍摄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 冰川上起云时,镜头表面非常容易结雾非常严重。
    2) 必须尽快跑到位准备好拍摄,雪橇狗一旦启动,就很难停下。(除非条件允许让雪橇来回跑)。
    3) 小心狗舔镜头。。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阿拉斯加散记2

2007年7月30日 RedRocks 1 条评论


梦里听到有人敲门, 稀里糊涂醒来, 才4点45分. 刚想倒头继续打呼, 手机闹钟大做, 原来在真的到了起床时间. 飞快地在5分钟内把散乱一屋的东西塞进箱子, 洗脸, 刷牙, 下楼, LM已经端正在沙发里看报纸了, 佩服TA 的精力旺盛.
WING OF ALASKA柜台空无一人, 等了半小时,一个胖GG开门出来, 把我们的行李收了进去. 然后问LM, 你多重? 奇怪,这问题怎么不问我,难道我人品又出了问题? 我们的航班是传说中的赛斯纳207, 6座小飞机. 飞行员在起飞前半认真半玩笑地解说了一通紧急着陆时如何逃生,然后把油门一推到底, 小飞机晃悠着窜上了跑道, 战抖着滑跑了一段距离就腾空而起. 耳边想起了追捕中啦呀啦的音乐, 杜丘逃离北海道流窜东京.
越过海湾, 小飞机爬升到1000米的高空 (联合航空的飞机通常只在10000米的高度飞行). 前面是陡峭的山, 从机窗看出去, 山坡绿绿, 感觉伸手可触. 如果开门跳下去, 大概可以沿着山坡滑滑梯到谷底. 从两座山峰间的缝隙穿过, 转弯, 就能看到GASTIVAV机场的跑道了. 恰克(我们的飞行员)一点点放下减速板, 降低发动机转速. 空速表的速度从110慢慢减到了60. 失速警报响起的瞬间,我们的飞机平稳着陆. 恰克得意地说,我从来不看仪表. (我晕,如果有紧急情况, 丫没有机会拉起来重飞.. 严重违规)
绿色的校车把我们拉到了冰川旅馆, 从这里换上游艇. 今天的日程, 白天基本就在这船上了. 天气很不好, 一直在下雨. 所有的山腰里, 在同一高度都缠着一带云. 好像某个高人精心镶嵌上去.
船分上下两层, 应该是高峰季节, 却离开满员还相差很远. 除了带每天的游客游览冰川外, 这条船还顺带了做接送划艇客的生意, 在事先约定好的地点放下或者迎上自划艇的客人.船员们在接送客人的时候, 会拿了大大小小的水瓶子去装从冰川流下的融水. 想了那水都该是很干酿的.
冰川在近200年的历史里,疯狂后退了50公里. 说是全球变暖的恶果, 但我总觉得人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量. 比较, 冰川期这样的时代不是人力能所为, 那冰川的消失也非人力所能为, 那凭什么说冰川得到退后消融是人类力量所能为呢?
大冰川很活跃, 不时能听到冰封崩塌的巨响. 但大部分时候这发生在从水边看不到的内陆. 当冰川的冰舌终于崩裂的时候,, 果然激起巨大的水花和一船人的惊呼. 冰川湖的水面上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 没有想象中能治坦坦尼克于死地的巨形冰山. 眼前的冰川尺寸已然惊人, 能崩漏出撞沉万吨巨轮的冰山, 那冰川该有多壮观. 浮冰的边缘处停泊着一条豪华游轮. 几年前也曾坐了这样一条船来这里, 心境自然是很不一样了.
据说, 冰川的颜色越蓝, 说明冰的.密度越大, 说明年岁越久.蓝冰, 就是岁月长久的标记. 难怪冰箱里出来的冰都是白花花的, 感情是年轻啊.
GASTAVIS LODGE 去 HANES, 继续飞小赛斯纳. 这次更简单, 连检票和安检都没有了. 一个矮墩墩且壮实的汉子在机场围栏门口等我们. 用了几分钟时间把箱子和我们意义塞进机舱内小小的空间, 分别用安全带和绳索固定好,然后直接起飞. 
飞行员的名字叫PAUL, 他让我想起我钟爱的幻觉一书中的主人公DON. PAUL的经历很传奇. 他年轻时一直是个野外导游,到了35岁, 二维的自由对他不再足够,于是学会了驾驶飞机. 飞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 航空公司的制服太多限制,用自己的单发赛斯纳, 冬天在犹他飞峡谷, 夏天在阿拉斯加飞冰川. 
小飞机腾空而起,越过环绕小镇的森林,机翼下出现了汪汪倒映着远山的湖泊. 湖水该是附近的冰川融水而成,层层的色彩. 几条小船收了帆, 在静静的水面上停泊. 唐扭过头,通过话筒说, 你知道SHIP 和 BOAT 的区别吗? 从SHIP 上掉到海里, 你所有想要的, 就是 BOAT. 幽默,也许是流浪者的智慧,在这个叫PAUL的飞行员言语中不经意间闪光. 
似乎伸手就能摸到的山坡上有点点的白, 仔细分辨竟然是山羊. 只缘身在此山中, 面对巨大的山体,全然丧失了空间和距离的感觉. 飞机斜着机翼转过一个山脊, 眼前展开的是从远方山谷中奔腾而出冰川,如被相机定格的滔滔大河,波浪曲折,只在瞬间冻结. 两岸的山体被冰川坚硬的波涛擦碎,形成两道夹随着冰川的黑线伸展延伸, 当两道冰川汇流时,临近黑线合而为一, 泾渭分明,却因了凝固,更为惊心动魄. 
沿着冰川逆流而上, 到分水岭时, 眼前展开的是一望无际的冰原. 海拔2千多米的高度,年降雪量竟然在50到70米之间! 尚未流入峡谷的冰原和奔腾的冰川比,果然风平浪静. 平坦的冰雪洁白中几个小小的彩色点. PAUL说,那几个野营的人,在这里已经住了有个把月了. 我好奇,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HAINES是阿拉斯加公路上的一个小镇. 几十年的你来我往,小镇的居民人口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住在曾经是阿拉斯加第一座军营改建的HISENLAND旅馆. 在曾经的军官住宅改建的旅馆房间里, 努力想像近百年前的军人们如何在这里生活. 小镇生活非常安静,所有的人该是认识所有的人, 却又很少有谁真的是在这里出生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如何安家HAINESde故事.戴着象征着爱情鹰鸦交颈戒指的酒吧男当年在阿拉斯加湾划船4个半月, 终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健谈的小店老板和他的女友在渐渐降临的冷夜里只着着淡薄的衣衫,他们周游过世界,1971年到了香港,却无法进入当年的中国. 桌上正好有本王朔的小说,她让我读了一小段, 朔爷的痞句子,在阿拉斯加的小酒馆里居然抑扬顿挫. 他们赞叹, 中文很好听. 这地方是没有中国人的,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这里终老?
暮色里走到水边,冰水拍岸, 岸边漂浮着些许碎木. 远处的雪山在夜色里如入梦的巨兽, 一只船灯火通明,亮着和这里的一切都不相称,从海湾的远处向港口驶来. 慢慢走回旅馆, 已经夜里10点多, 天终于黑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找不到回家路了

2007年7月25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在广州,很努力地改文章,总也改不完,一份又一份堆在面前. 终于把手里的一份做完, 站起身,才想起回家的飞机已经离去. 一着急,醒了, 原来是南柯一梦. 后半夜辗转反侧,想着怎么找回家的机票. 终于等来天明.依然在家里床上躺着, 但今天又要出门,确是千真万确. …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割裂一下

2007年7月17日 RedRocks 评论已被关闭

江湖色要搞放片会. 我把笔记本上能搜出来的黑白照片堆在一起, 配上个口琴乐, 做了个PPT发给了JURA, 师傅和38. JURA说, 嗯不会亏待你. 师傅说,很好. 38说, 球, 怎么听起来和老年人一样, 整个豫剧什么的, 朝杨沟, 二胡使劲拉, 子牛子牛的.
越来越觉得图片本身无法把一个故事说明白,且不说拍摄,编辑过程.. 就是看片子的时候,读者瞬间的心情, 能给这些片子带来全新的感受,或者彻底摧毁作者原来期冀的感受.
请朋友索性把片子彻底打乱了, 加上完全没关系的音乐, 晕一个.. 顺便玩一下UTUBE.
UTUBE 的, 看了比较晕,别骂我啊…
我原先做的版本, 有高质量图片和比较平和的背景音乐的在这里. 文件有12M, 需要耐心下载
YOUTUBE 版本

分类: 未分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