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航拍笔记

2009年7月19日 RedRocks 1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009/07/01 10:12  

TUF_4006

坎儿井实在是个大牛的东西。用戈壁滩下数公里到数十公里长的横井取水,避开了每年爆发的山洪泛滥区,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炎热气候环境中水的蒸发消耗,更不用说从龙头自然流淌出的井水可以直接浇灌出绿洲,从生态环保到文化发展,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的文化,一点都不夸张。数千公里的井巷,跻身中华3大古代工程之一,名不虚传。只是和长城和大运河相比,坎儿井的主要工程行走于地下,不显山不露水,只有串串间隔数十米的竖井口默默标记出这项伟大的工程。

而这些竖井口,站在地面上,只是一个个超大型的蚂蚁窝,一圈堆土中间一个通常盖着的井口,貌不惊人。只有从空中,才能感受到些许坎儿井的壮观。航拍,也就成了此行最重要也最难完成的一项任务。事先了解到的情况里,坎儿井集中的吐鲁番市附近并没有飞机可以租用,更不要说商业航拍费用的天文数字。但我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新疆帅哥茹强在北京航校毕业,当了N年的滑翔机教练后,自己买下了一个动力滑翔机回家创业。飞机刚运回吐鲁番,正停在坎儿井区附近的一个仓库!

经过几天和政府官员的扯皮,商业航拍昂贵的费用让我绝望。终于,在知道我冒险下井的经历后,茹强老师理解我记录坎儿井的动机和决心,航拍的希望出现在吐鲁番的地平线。

IMG_3204

动力三角翼滑翔机,淡蓝的机身,双位全开放座舱,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滑出了仓库大院,停在了乌吐高速的出口公路边。机场还没有修好,这条公路就成了我们的临时跑道。风向标在微风中摆动,北风。试车,预热发动机,俩辆摩托冲向公路的两头,暂时挡住来往的车辆。一个机场就这样诞生了。没有一个司机抱怨。他们纷纷从车里下来看热闹,飞机,在这里还是个新鲜事,更不用说这样一个怪异的环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机场。

小飞机滑向公路的一头,试飞,50米距离,小飞机就呼啸着腾空。刚飞了一个小圈,茹强就飞快地通知地面,清空路面,我们需要降落。貌似平稳地滑跑降落,回到仓库大院门口。茹强才长舒一口气,今天不能再飞了!看着完美的夕阳,我困惑不解。茹强平静地抬起手,指了一下左侧的机翼。我这才看到刚才试飞中,机翼的蒙布竟然开裂出2尺长一道口子!

抢修是需要材料的,航空缝线在这里肯定不是超市库存。茹强经验丰富,立刻派助手飞车进镇买来缝衣线,几股拧起,卸下受损的机翼,两人一上一下缝补起来。30分钟过去,机翼缝好,用茹强的话,这线支持2小时没有任何问题。太阳即将下山,明天气候未知,我不敢再有任何犹豫去等待。茹强的自信和经验是我需要的所有保证和信心。检查相机,换上新存储卡和电池,起飞。

TUF_3375

最后一缕光线斜斜照着戈壁滩上一g串串坎儿井口,言语难以表达的壮观。发动机的轰鸣成了微不足道的背景,漂浮在空中,航向270,保持一百米,右盘旋掉头,沿着312国道外侧,降低高度到80米再次同场, 左盘旋掉头,再降低高度到60米。 三次通过,数百次快门。夕阳落下了地平线,我们的小飞机安全降落在同一条公路。茹强的手心全是汗水,我握着相机的手心也全然湿透。

后记:第二天傍晚,我们做了第二次航拍。傍晚风很大,耐心等待,一直到落日前40分钟才有了一个平稳间隙,起飞,从绿洲的另一侧拍摄了坎儿井蜿蜒通向天边。然后转过方向飞往交河古城上方拍摄了一个来回。前一天的傍晚,独自一人来这里,走到最远处的塔林一角,天地茫茫,森然间冷气渗透脊梁。此刻,机翼下的千年古城,一座座废墟静伏夕阳里,心里一片安静。、

TUF_4134
TUF_4163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最近的日子

2009年7月19日 RedRocks 1 views 1 条评论

浦东机场

进出这个机场几次,都是来去匆匆。今天到早了,才有机会仔细观察,享受一下这里的贵宾室。我喜欢这里的天棚设计,线条非常流畅,透亮的天窗让我想起鱼,一对对并排游动着的鱼。休息室果然变态。面积也许不如首都机场,但硬件配置和食物都大大超过了北京和香港。最变态的是厕所里居然安装了全自动的TOTO,为了世博,不惜血本。朋友说,这不好么?我说,我当然不会抱怨,说到底,我是既得利益者。

 

变态的旅行

2009/06/30

 

TUF_4701S

回来,开始整理这次的近百G图片。最要紧的,自然是别丢了什么内容,反复核对了几次,貌似都在,没有发生太大的惨案。

然后,发现这次很丧心病狂。过去总喜欢拽着自己,坚守在镜头的另一侧。这次则动不动就在镜头前龇牙咧嘴地傻笑,骑着马,骑着骆驼,一副心满意足的嘴脸。堕落的另外一个表现是,过去出门,除了图片,很少带别的什么回来。这次忽然爱上了购物,不是那些时尚品牌,而是当地的那些零碎。雅丹地貌的石头,市场里的现场木刻,都万里迢迢,背了回来。

也许这就是差点铞下去勒的后果,让自己震一下,明白自己究竟是谁。归零挺好,只要不真的归位。没什么狗屁崇高,大家彼此彼此,此刻,喜欢着就好。TUF_4497S

 

 

老爷我要走了

2009/06/30 04:38  

TUF_4897

在上海某著名理发店,被店长忽悠,掏腰包修理了自己满脸的老人斑。据说,不修理容易病变。还据说,这东西不弄好,容易传染。

工具叫分解仪,据说很高科技。俺仔细一看,分明就是俺当年使用过的那种高频电刀,用来切割皮肤,脂肪,和封闭小血管用的。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点不错的。当年修理老鼠的东西,此刻回到了自己身上,只是执刀的不是老鼠,是一个美女。

美女很职业,不给我打麻药,电刀也没有抽气装置,烤糊的肉味她首当其冲。倒是怕客户在受刑过程中过度挣扎,另外找了两个美女,一边一个拉住俺的爪子,使劲掐虎口,据说这样就止疼。

做了一半,头顶的喇叭里忽然传来一阵很凄凄惨惨的音乐。美女说,这是他们做课间瑜伽用的。俺狂笑。那场景,忽然让俺想起电影里见过的地主老爷归西,大小老婆丫鬟们围着,哭哭啼啼。老爷依恋着人世,挣扎着用最后半口气说,东厢房柜子里还有点首饰,西厢房床地下挖地半米有一坛银子。。咳咳。。 一口痰没上来,就此归西。

美女一瞪眼,再胡说八道,归西和厢房都算了,脑门上给你烫个猪头标记出来。吓得俺立刻闭嘴闭目,咬牙切齿地继续忍受惨绝人寰的惩罚。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张家界笔记 200906

2009年7月5日 RedRocks 1 views 1 条评论

MySpace博客图片-讲述我的故事~
纠结了几天,为了张家界难以琢磨的天气,终于横下一条心上了飞机。上航的航班属于星空联盟,3折400RMB 的机票,还能享受金卡贵宾室的待遇,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这不是白菜价的问题,而是在某处,同样的价格正好够买一次不包括机票的贵宾室使用权。
上海去张家界的飞行时间才一小时四十五分钟,打了个盹就到了。这次更多的是度假,自然没有上次热烈欢迎的场面。也不需要。下飞机,没有托运任何行李,直接出了大门。从机场去市区旅馆打车30RMB,但如果你留神,能发现中旅派来的免费拉客中巴,去民航大厦中旅的柜台。从这里打车去市里任何一个酒店就是5RMB。
SHA_0693

住进锦江之星,和电视奋斗完毕,又和有线网络奋斗了许久。房间很大,刷得很白,有些觉得在监狱的感觉。洗手间看着很脏,但其实收拾得足够努力,问题出在材料上。洗洗,睡了, 明天上天门山。
早晨7点半,刘洋准时在大堂等候。打的很容易,但想坐一下这里的的公交车。10路,一块钱车费,每个人都有座位。开出去不远就遇到一对出殡人家。
SHA_0674
8公里的缆车。晃晃悠悠地掠过下面各色屋顶。废弃的矿洞,荒草丛中的坟头,刘洋说,这里是野矿集中的地方,偷偷开采着原料为1000多美元一顿,加工后成60万美元一顿的矿山。出事故?很简单,都有行规,陪那么几万,大家心里都明白。
拉开窗帘,窗外大雨倾盆。我不甘心啊,每次来张家界,总是云里雾里,总是看不明白。郑局把旅游局的车又给我调来了,那就上山。
SHA_0719

黄石寨,石板路洗刷得干净,空气洗刷得更干净,却因为暴雨,没有几个游人,非常安静。
缆车上山,穿过云雾,阵阵雾气里,能见到山岩。上次来黄石寨,近乎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到山,我就很满足了。下缆车立刻转到能见到缆绳的地方,看下行的缆车穿过石峰间,按下快门。
SHA_0699
雨势更大,在屋檐下躲了会儿,一排抬轿歇在树下,还有一坐没了轿杆的,孤零零在树下。
出发,走大圈,每个主要景点,都有几分钟的山形,泼墨山水,爽得不行。 回到六奇阁,喝茶,然后很没品地吃了桶快餐面。 一个在炸雷,应该在很近的地方,耳膜被这震得嗡嗡响。山谷回音。
SHA_0875
金鞭溪。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 雨,更不用说在这样的雨中走7公里。伞完全漏了。相机全部收进唯一这真正防水的背包,剩下工作机用几个塑料袋套了,放在胸前的小相机包里。衣服湿透了,靴子里全是水,索性脱了更爽。路上有卖人字拖的,看着就很爽。跟风,在小摊上买了对人字拖,这 也就应了自我定义的形象。
SHA_0709
溪水高涨,激流暗涌,凶猛无比。这溪水曾淹死过一个在静水中摸硬币的工作人员,此刻的场景,让我不知觉间走到溪边小路的内侧,好像怕有水鬼激溅而出。 一阵轰鸣,溪边一株大树倒下,顺坡砸下时又带倒一株小些的树,一起横在激流中。
SHA_0899

夜,在清风客栈在导游房围着火炉烤靴子和脚丫。靴子估计烤不干,但脚丫烤得暖和,总算是舒服。山夜也不安静。电视,麻将,热闹非凡。沿着小街走,在亮着灯的店面外按快门。
起风了,雨雾飞快消失,此刻,天空繁星点点,明天该是个好天。
SHA_0925
半夜时分,雨已经停了。风起,吹散一空云,亮出满天繁星。
外面的空气很好,地上是白天暴雨浇透的湿。
SHA_0946SHA_0931
异想天开,抓起相机晃悠出门,在山夜的小村落里晃悠。还有几家屋子亮着灯,通宵服务的店铺,鏖战中的麻将,上门板的小餐馆,自在。从窗外门外走过,见到亮着灯的,就停下脚步,按一下快门。张家界的山夜。
SHA_0957 SHA_0940 SHA_0934 SHA_0932 SHA_0927 SHA_0926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新疆笔记 3 航拍

2009年7月3日 RedRocks 1 views 1 条评论

TUF_4163

去看俺理想中的航拍地点,一片戈壁,串串坎儿井口。地势相当平,可靠数据,这里的冲积扇地表坡度不超过千分之5。修井的,只有努力挖向上坡方向,数千米的暗渠在这里是常事,一桩巨大且艰难的工程,非常了不起。对俺,这是个悲剧,因为小个子的我站在地面,更本无法看见坎儿井口分布的全景。郁闷。
进村,找组织。这里是原种场,一个国营农场,领导办公室有看门的,吆喝着,找谁?我说,我来看坎儿井,看看这里的人们怎么依靠这井生活。场长看着凶,挺好说话,派了条汉子带我去村里转悠。有意思的是,原本不是修井的季节,却连着让我看到几次修理。
这个村有三条坎儿井。其中一条龙口处正大修,土面挖开一大截,露出下面的暗渠,要清理干净了才从新盖顶。一个大孩子见到我的相机,从远处跟了过来给我讲解,流利的汉语,非常的友好。他说,水里有鱼,有时候还有蛇。
大坎儿的水流量可观,水压高,还没到真正的龙头就成了朝上的涌泉。往上游走,开始的几眼竖井在村里,用水泥板盖着,没什么可圈可点。一条胶管通进口竖井,用抽水机取水。
坎儿井龙口该是风水宝地,水质最佳,曾经是巴依老爷的地盘。现在沿着明渠都是人家。随意走进一个,都能见到一片笑脸。葡萄才半熟,主人迫不及待地摘下一整串送你品尝。说起坎儿井水好喝,主人又进屋翻出一个广口玻璃瓶,打满一瓶水给我带上。吃着酸葡萄,喝着水,一路晃悠出来。

TUF_4006

坎儿井实在是个大牛的东西。用戈壁滩下数公里到数十公里长的横井取水,避开了每年爆发的山洪泛滥区,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炎热气候环境中水的蒸发消耗,更不用说从龙头自然流淌出的井水可以直接浇灌出绿洲,从生态环保到文化发展,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的文化,一点都不夸张。数千公里的井巷,跻身中华3大古代工程之一,名不虚传。只是和长城和大运河相比,坎儿井的主要工程行走于地下,不显山不露水,只有串串间隔数十米的竖井口默默标记出这项伟大的工程。
而这些竖井口,站在地面上,只是一个个超大型的蚂蚁窝,一圈堆土中间一个通常盖着的井口,貌不惊人。只有从空中,才能感受到些许坎儿井的壮观。航拍,也就成了此行最重要也最难完成的一项任务。事先了解到的情况里,坎儿井集中的吐鲁番市附近并没有飞机可以租用,更不要说商业航拍费用的天文数字。但我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新疆帅哥茹强在北京航校毕业,当了N年的滑翔机教练后,自己买下了一个动力滑翔机回家创业。飞机刚运回吐鲁番,正停在坎儿井区附近的一个仓库!
经过几天和政府官员的扯皮,商业航拍昂贵的费用让我绝望。终于,在知道我冒险下井的经历后,茹强老师理解我记录坎儿井的动机和决心,航拍的希望出现在吐鲁番的地平线。

IMG_3204
动力三角翼滑翔机,淡蓝的机身,双位全开放座舱,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滑出了仓库大院,停在了乌吐高速的出口公路边。机场还没有修好,这条公路就成了我们的临时跑道。风向标在微风中摆动,北风。试车,预热发动机,俩辆摩托冲向公路的两头,暂时挡住来往的车辆。一个机场就这样诞生了。没有一个司机抱怨。他们纷纷从车里下来看热闹,飞机,在这里还是个新鲜事,更不用说这样一个怪异的环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机场。
小飞机滑向公路的一头,试飞,50米距离,小飞机就呼啸着腾空。刚飞了一个小圈,茹强就飞快地通知地面,清空路面,我们需要降落。貌似平稳地滑跑降落,回到仓库大院门口。茹强才长舒一口气,今天不能再飞了!看着完美的夕阳,我困惑不解。茹强平静地抬起手,指了一下左侧的机翼。我这才看到刚才试飞中,机翼的蒙布竟然开裂出2尺长一道口子!
抢修是需要材料的,航空缝线在这里肯定不是超市库存。茹强经验丰富,立刻派助手飞车进镇买来缝衣线,几股拧起,卸下受损的机翼,两人一上一下缝补起来。30分钟过去,机翼缝好,用茹强的话,这线支持2小时没有任何问题。太阳即将下山,明天气候未知,我不敢再有任何犹豫去等待。茹强的自信和经验是我需要的所有保证和信心。检查相机,换上新存储卡和电池,起飞。
TUF_3375

最后一缕光线斜斜照着戈壁滩上一g串串坎儿井口,言语难以表达的壮观。发动机的轰鸣成了微不足道的背景,漂浮在空中,航向270,保持一百米,右盘旋掉头,沿着312国道外侧,降低高度到80米再次同场, 左盘旋掉头,再降低高度到60米。 三次通过,数百次快门。夕阳落下了地平线,我们的小飞机安全降落在同一条公路。茹强的手心全是汗水,我握着相机的手心也全然湿透。
后记:第二天傍晚,我们做了第二次航拍。傍晚风很大,耐心等待,一直到落日前40分钟才有了一个平稳间隙,起飞,从绿洲的另一侧拍摄了坎儿井蜿蜒通向天边。然后转过方向飞往交河古城上方拍摄了一个来回。前一天的傍晚,独自一人来这里,走到最远处的塔林一角,天地茫茫,森然间冷气渗透脊梁。此刻,机翼下的千年古城,一座座废墟静伏夕阳里,心里一片安静。
TUF_4134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新疆笔记 2 地心脱险

2009年7月3日 RedRocks 1 views 1 条评论

果然找到挖井的了。黑漆漆的井口上架着木架子。拖拉机改造的卷扬机带着钢缆,从地心深处拉出一袋又一袋的淤泥。一位淘井的维族汉子从黑洞里渐渐冒出来,上来后和管卷扬机的那哥们开始高声怒骂争吵,据说是因为上下对话不协调,工作得不够顺畅。

于我,眼前的淘井简直是地心里冒出来的金元宝,绝无放过之理。求买明江和淘井人们商量一下,让我下井。他们居然爽快答应了。杨老师千叮万嘱,下井时注意安全,别让自己在空中旋转。我明明攀过一次室内岩,知道怎么下降。

那工具是极尽简陋的。下井的设备就是刚才吊淤泥麻袋的钢绳。下面接上截铁链,从一条腿下绕过,然后用个S形的钩子挂回链子上,体重压着,貌似非常牢固。脱下靴子,光脚丫把自己钻进一件到腰的橡胶裤子。相机包挂在胸前,D300上盖上顶帽子。我知道,这样的准备工作太仓促,但我已经没有选择再回去重新准备装备。加了一个我热爱的塑料垃圾袋,就是全部的防水装置。

走上木架,颇有些上绞架的感觉,再往前一步,就是一个比双肩宽不了多少的黑黑井口。没有事先资料,自然也不知道这黑洞有多深。没有犹豫,脚下悬空,挂在了空中。显然,我是一个典型得无法再典型的机会主义者。

晃晃悠悠地向地心沉去,唯一需要做的是抓住钢绳,努力保持平衡,脚尖不时在井壁上点一下,保持身体的方向,每次都会蹭下几块碎石坠落。下到一处略为宽敞的地方,觉得这里是一个仰拍井口的好地方。抬起腿撑住井壁,背脊靠住另外一侧,将自己固定在半空之中。掏出相机,仰拍,调整曝光,调整呼吸,越黑,越需要手稳。告诉自己,别着急,更别慌张。一张,两张, 三张。回放,感叹数码相机就是好,能立刻知道技术成败。

收好相机,准备继续下降。正常的攀岩下降,只需要收腿,扶着下降索,慢慢往下走去。也就在这一瞬间,忽然意识到,我的身上系着的那根钢缆不见了。

这是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瞬间感受,如梦,却又真实。我卡在一个井壁松软的土井中,没有任何保险装置,已经下到足够的深度,上面的人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下面,更不知道自己此刻悬空的高度,只知道我还没有到底,远远没有到底。如果脚下滑一下,如果此刻上面坠下块石头,如果上面下来一个援救人员,我就会直坠那个未知的井底。当然,这一切都是后来才想起来的。那一个瞬间,我只记得我没有任何安全装置,没有任何自救可能,四肢撑开,挂在了这个黑井的中间。

抬头大叫,绳子,放绳子下来。我听不见上面的声音,他们想来也听不见我的呼救。

但那根救命的绳子终于放了下来,晃悠着,在井口那点天光中衬托着,如一个天使降临。

我没可能在半空中扭动身体,去把绳子绕在身上,上面不知道我的高度,甚至不知道我的情况,那绳子只是不停地在下降。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如果铁链部分过去,我可怜的握力是没可能抓住光溜溜的钢丝绳的。当然,这一切也是事后才想起的。那一刻,我只是本能地抓住了铁链,甚至没有想我的臂力最多只能做半个引体向上。

我终于是幸运的,双手死死抓住不停下降的铁链。于是我和我的相机包继续下沉。那是很漫长的时间,长到我觉得我快到达地球对面。但一点没觉得累,也没有觉得我的臂力消失。脑子完全是空白,直到眼前忽然有一点光亮。

那是在地下深处暗渠里掏泥的工人头灯上的亮光。我,到井底了。我,成了一只真正的井底蛙。

掏出相机开始拍照片。暗渠的尺寸完全出乎意外。高最多一米,宽不足双肩,只能如一只大虾样弓腰侧身才能通过。 走了几步,忽然想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包,伸手一摸,竟然半个浸在水中。那淘泥工走在我前面,头灯照出一小片光亮。我知道暗渠是笔直的,水里也不会有什么磕磕绊绊,只需要保持平衡慢慢往前移动就行。

侧身蹲在水里,在黑暗中从包里摸出闪光灯。很运气,包里还没有进水。自动对焦是没有可能的,我也没有头灯。能做的是记忆里的焦距环位置。 一张,两张,三张。 这不是个让人反复摆拍的地方,再一次庆幸,我此刻用的是数码相机,可以立刻回放检查技术质量。 很郁闷,我的头灯放在旅馆里,真的没准备今天下井,也才明白,时刻准备着,对我这样一个极度的机会主义分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回到竖井口,淘泥的哥哥说,你先上去。我说,你先去吧,我不是客气,我要拍你上升。他说,那你等我下来再上去。我说好。他上去了,下来的是刚才那根绳子。这次我学乖了,打死我也不停(刚才就是因为停留,才导致了绳子的脱钩,自然,这也是后来才分析出来的,事故分析是一个专业,我发现我很有这方面的才华)。把自己挂好,然后想起小说里看到过的情景,用力抖一下头顶绳索,果然,我就开始上升了。

看到井口木架的时候,颇有些恍然隔世的感觉。爬出橡胶裤,光脚站在地上。刚才被泡得冰冷的脚被烫得无法站立。先上来的淘泥哥哥把自己的拖鞋给了我:井下冷,烫脚能治病。

后记:买明江后来告诉我,绳索脱开的那瞬间,原本被体重抻直的钢索忽然松卷起来,开卷扬机的哥哥知道放出的钢绳还远远没有到达井底,用新疆普通话怪叫一声:啊~不耗,屌瞎区撩! 他当场就脸白如纸。

后后记: 下午在坎儿井博物馆查到了我差点殉职的那道坎儿井,资料如下:阿里特乌依拉坎儿井,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乌依拉坎儿兹村,1600年开挖,总长度4500米, 竖井总数199眼,首部井深40米。

我下的,是首部第六号井,脱钩的时候,悬挂的位置离开井底30米,相当八层楼高度。

亲爱的朋友们,我很爱你们。写下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实实在在地后怕了. 这次,是我奇奇怪怪的经历里,离开死神最近的一次。

IMG_3093

回到旅馆,把满是泥污的摄影包刷了一下,浴缸里满是泥沙。有谁能告诉我,浴缸里的泥沙怎么才能弄干净呢,怎么冲都弄不干净。。。明天要被清洁工扁了。
大难不死,狠狠睡了2个小时。收拾包,出门。还有几个洞要钻。
一口老井。这次是中间一端塌陷的井渠处进去的,不需要吊绳子。暗渠也相对高大,可以站直了走。按照这里的风俗,我不是修井人,尽量不走水中。两侧的填土被水浸泡得很松,稍一用力就会塌落。没办法,还是得站在水里。发现水中垃圾很多,酒瓶,可乐瓶,塑料袋。。。 一路走一路捡,也算不白在这里走过。
支三脚架,相机就在水面,让我提心吊胆。黑漆漆的地方,自己一脚没站稳的话,就可以和俺的D300说白白了。带来的无线遥控发挥了作用,长曝光,然后一次次手动按闪光灯。
出井,正是夕阳时分。买明江下渠捞了一瓶水,洗头,洗手,洗脚。然后铺开一片毯子,看了一下方位,开始祈祷。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每日5次礼拜绝不含糊。旷野里,他一次次伏下身子,起立,再伏下。。我站在他的侧后方。他说可以拍照,但请不要站在他的前面。天上有云,很广阔的天。应该补闪光才能把云的细节拉出来,可我不知道那样是不是会干扰他的祷告。作罢,少拍一张,我不会死掉的。
回到室内,在湖边坐大床,吃拉面和手抓饭,就俩字,好吃。
吐鲁番下雨了,夜色里,有点凉。网吧出来,外面的灯都关了,在黑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看不见路。很安静,不想回屋里,就在院子里站着。天上该是有云,看不见星星。
晚安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新疆笔记 1

2009年7月3日 RedRocks 1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IMG_3017s 去机场的路上,北京交通台在新疆采访的播音员用甜润的声音说,今天的新疆已经不仅仅是当年的丝绸之路,贸易也不只是皮毛和丝绸,还有钢铁,还有象牙。

在候机室舒服坐下,荧光屏显示更新非常慢,总也等不到航班的消息。上网,找到CA1901的信息。原定起飞时间9点55,实际起飞时间10点15分。还没出发,就已经迟到了。喝完咖啡,已经是9点40。扭头,眼角扫到显示屏上的登机时间,9点24分,再刷新屏幕,实际起飞还是10点15分。嗯?实际起飞?俺还在这里坐着,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实际起飞时间?瞪大眼,这信息是昨天的!狂奔,成了最后一个登机的旅客。机门检查安静得有些奇怪,走道里空空无人。

IMG_3008s

现在,北京的天空黑如锅底。机场大楼的照明灯都打开了,昏黄的灯光透过雨雾,反射在跑道上的水洼里。机舱里蔓延着一种躁动。刚登机后,机组人员发现前舱一名乘客神智不清,体温测试近38C,被带下了飞机。据说,他在走过候机厅时试图从四楼的高度跳下,引发了一场安全部门的警报。结果,是全机乘客被要求留在机舱内等待这名疑是乘客的检查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早晨的阴雨成了此刻的暴雨,雷电交加。机长通知本航班可以起飞时,老天却舍不得我们离开北京。

IMG_3019S

三个小时过去,雨终于停歇。云层很低。我们的飞机沿着滑行道慢慢向跑道终端驶去。绿色的指示灯,一串串延伸进远处的雾气。原以为会有很多飞机因为气候延误,排起长队。我们只是诺大的机场上很孤单的一个航班。在雾中起飞,发动机在跑道上吹起水雾奔腾。地面瞬间就没入了雾气。

IMG_3024s

飞机在云层里挣扎,只几分钟,光线就从上空透射出来。刚才的云雾成了机翼下的一片云海。海天交界处是一带云白,再往上看,天空碧蓝。太阳总是在的,只是,我们有时候会看不见而已。

IMG_3014S

IMG_3078
航班在下午4点正抵达乌鲁木齐。我的座位是倒数第二排,42L,耐心等待下机。从舷窗里看见我那包裹着时髦编织袋的背包晃晃悠悠,第一个从货仓中爬出来,被狠狠地扔在板车上,压上一个又一个其难看无比的箱子。

接机的帅哥叫阿斯喀,维族人。送我去吐鲁番的师傅姓孔,汉族人。他们都是在新疆出生长大。

穿越天山从乌鲁木齐去吐鲁番。312国道两侧的天山和我想象中完全不同,没有雪山,没有草场,甚至没有蓝天。夹道的山体狰狞,山谷中遍地鹅卵石,和死谷近乎一致的地貌。国道显然是从天山的一个断层出穿过,没有爬坡就渐渐进入了下山的缓坡。吐鲁番盆地的这一段该是一个巨大的地质沉积带,山峰中一片片依然在积累着的冲积扇。问孔师傅,说,这里叫后沟,40余公里,曾经爆发山洪。很难想象,造山运动结束后的第四纪沉积,这里曾经经历了怎样的风化水蚀,才能造就出如此一望无际的石滩。

乌吐公路是有名的风区,路边最常见的是横风标志。据说风大时能吹翻车辆,以至于这里会为大风关闭道理。风力发电在这里蓬勃发展也就不足为怪。吐鲁番长葡萄,也长风车。

入住吐鲁番宾馆,当地人称一宾馆。大门出来就是这里著名的葡萄大道。十余米宽的光滑石板路上空是葡萄架,一路碧绿,串串葡萄挂着,只可惜我来早了个把月,只能当只腹诽狐狸了。

去夜市吃烤串,新疆师傅吆喝着,烤腰子勒,吃什么补什么!也许是环境对头,烤串的味道也就跟着靠谱。

饭饱,在喷水池边坐,心满意足地听着大喇叭里放着邓丽君的歌。仔细想想,这好像是第一次不讨厌高音喇叭放流行歌曲。或许,不讨厌的原因只是因为这歌其实已经算不上什么流行歌曲了。

导游哥哥叫买明江。新疆男人叫什么江的很多,女人叫什么古丽的更多。买明江带来了如江。如江是个三角翼飞行员,我们试图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位做一次航拍,但至少今晚的谈判没有成功。囊中羞涩,终于是一个为人干活的摄影师傅的软肋。

酒店后面一个咖啡,有网络。门口一群荷兰人,正做65天的丝绸路行,兴高采烈。

开始工作了。早晨去拜访坎儿井研究所的专家们,和主管技术的杨老师聊得非常投机。杨老师说,前两天看到有在修井的,这季节这很罕见,我带你去找找。

我们上车往郊区开去,楼房不见了,夹道的杨树高耸入云,一层层一片片,这才明白在飞机上看到道路边色彩深厚排列整齐的就是此刻所见的防风林带。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最近的日子

2009年7月3日 RedRocks 1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2009/06/14 12:38 [未分类 ]
上路,东南西北各自一方。聚散成了一种常态,也就不再有太多感慨。倒是机场成了每天生活的一个部分,多少有点变态。
同一个城市,熟悉的朋友们,陌生的场景。
烂醉,脑子却还清醒,只是不想自控,去他妈的,不就是喝酒么,不就是吐么,不就是东倒西歪么。多大事儿,又不是抢鸡蛋么。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上海日记 200906 版

2009年6月1日 RedRocks 1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1)因为空中管制,从丹佛飞往旧金山的UA415航班晚点了整整一个小时。跑道上排满了等候起飞的飞机,更有面对面滑行停在同一条跑道上的。前几天刚看过30年前,加那利岛因为空中管制发生的那起两架747在跑道上迎面相撞的惨剧,忍不住一直往窗外东张西望。
2)原定在旧金山的转机时间有只1小时20分钟,包括下机,转航站楼,和重新登机的时间。接通了航班查询,飞往上海的UA867准点,没有一丝等候的可能。丹佛时间11点15分, UA415在我的绝望中腾空而起,平时需要2小时45分钟的航线,竟然2小时就完成,不可思议。
3)旧金山时间1点28分,波音747准点起飞。海拔3万6千英尺的高度,然然哭丧着脸从后舱来前面找我。他把MP3忘在了上一个航班。“我怎么就不懂得在乎东西呢, 好像得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没责怪他,能懂这些,足够了。空姐过来问,孩子多大了?13? 那他不能在这里,这里是出口! 我晕,在这个高度,太平洋的中间,他能开门出去么?不过,规矩就是规矩,总有点什么大小的道理。
4)因为猪流感,飞机上不少人都戴着口罩,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暑假已经开始,不少学生回国度假,成了带病的主力军。机舱里很安静,偶然有人咳嗽总会让人感到不安。平时总会有人聚集在飞机中部洗手间附近的聊天,今天只有两位在那儿喋喋不休,惹得附近的乘客冷眼相视。
5)和飞北京的波音777机型比,747老掉牙,统一观看的电视,自己无法控制频道。座位似乎也狭小些。自己带了有花生米和牛肉干,很快吃完了。航空餐,没什么可圈可点,中式食品不知道为什么都偏油腻。
6)17:04, 飞机轮子在浦东机场跑上带起一溜青烟,准点到达上海。出发前听说因为健康检查,入关需要几个小时。等飞机停在候机楼,机舱内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和几年前SARS时期回国相比,那时候是进入灾区,颇有些赴难的大义凛然。而这次是从灾区进入安全区,人人自危,怕被查出成为带病的罪人。
7)17:20,飞机停靠在航站楼,舱门打开,全体乘客和机务人员都必须坐在原位不许起身。穿得太空服一样的卫生检查人员登机,白色的防护服从头包到脚,防护目镜,N95口罩,如临大敌。SARS的经历重演。机舱里一片寂静,没有一声咳嗽。检查官用一个手枪一样的温度计测量每个乘客的前额温度,几点梅花状的激光定位显示在脑门上晃点,几分诡异和恐怖。我掏出相机按下快门。目镜和口罩后传来一个很年轻的声音:这也拍照啊,有那么夸张么?我想笑:不夸张,您看起来太正常了。嘴唇动了一下,忍住了。
8)检查进行得飞快,15分钟就全部结束。检查官回到舱门口,舱内的沉寂忽然打破,广播还在嚷嚷大家请做好,乘客们却都已经起身拿行李。检查官在舱门继续观察着下机的人流,刚才的紧张却已经荡然无存。
9)17:40,只用了几分钟就出了移民检查和海关。也许是为了安抚,所有的检查口都敞开,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17:55,取好行李,上了出租车离开机场。
10)才发现,从国际航班着陆到离开机场,总共用才了50分钟,比没有猪流感警戒时候都快了不少。中国,我石汉三又回来了。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我的密执安: Mackinac Island

2009年5月29日 RedRocks 1 views 2 条评论

偶然见到一篇密执安州朋友写的Mackinac Island,脑海里顿时浮起那座横越大湖的索桥。  第一次去那里是20多年前,刚到美国不足一个月。后来陆续去了很多次,确实很美丽的地方。 岛名翻译成中文貌似该是迈卡诺似乎更贴近些。岛上的GRAND HOTEL名气极大,典雅只是风格,更有着全世界旅馆长廊之最。大部分游客上岛都是当天来回,岛不大只是缘由之一,留宿价格昂贵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去岛上,最佳的休闲莫过于是在这旅馆里住下,白天舒服坐在长廊下品茶或者咖啡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在炎炎烈日下晒着跑来跑去,有雅兴的还可以享受这里非常好的英式下午茶点。

岛上还很有些历史,其中临近岛上兵营的小教堂是人类第一次系统研究胃功能和胃酸分泌的地方。故事源起于一个伤兵,胃被射穿一孔,很久不能痊愈。忘记是军医还是牧师,每天照顾这个这个倒霉蛋的同时,竟然详细记录了他的胃酸分泌情况,这项工作持续了好久,而且对应有不同食物的胃酸反应,资料完整,是医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岛上餐馆不少,但最有特色的当属FUDGE。都是临街的铺子,先做先卖,最舒服的吃法是用小刀切成薄片,慢慢溶在舌上。不同类型的FUDGE可以配不同类型的酒,口感效果奇佳。

岛上禁止有发动机的车辆,注意的交通工具为马车和游客蹬着到处跑的自行车。马车环岛是这样来的保留曲目,仿古的车身锃亮,马也打点得非常潇洒。我个人对坐马车从来没大兴趣,而在美国,任何一个对游客开放的商业马棚都没什么真正的好马。大部分骑马的游客没有骑马的经验,商家怕负风险,除了在生死文书上写了无数后果自负的条款外,马也基本都是性格极其温顺的老马,没点本事是无法让它们开跑的,而老板更是不许骑客奔马。那岛上的马棚还算是比较马道,至少老马们有基本像样的生活,大部分的马棚低价收购来的老马就是三套车的结果了。环岛更好玩的还是租辆自行车,起步行停尽在自己掌控中。岛不大,骑骑停停,看到喜欢的地方就驻足坐会儿,听听潮声,一种超然。傍晚日落后,等最后一班渡轮离开,白天的游客都走尽,再出门沿着湖边晃悠,这时,岛的悠闲才正真体现出来。

那时候还是个穷学生,有台很老的相机,自然是拍胶卷的。某本相册里有那时候拍的照片,记忆中, 一个细胳膊细腿的大孩子,跨在自行车上,身上绷了件很紧的衣服,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Mckinac001 Mckinac002

分类: 未分类 标签:

这日子过的。。。。

2009年5月27日 RedRocks 1 views 评论已被关闭

 

2009/05/20 12:19  

天气热了起来,狐狸们也一天天长大,活动范围与日俱增,很少在后院出现。傍晚时倒是经常见到它们在前院大树下守着,也许是等松鼠下来送餐。前天深夜,听到前院里狐狸疯了一样的狂吠,声音急促如小犬。叫了很久,然后一点点远去。从窗户里看外面,黑漆漆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不知道是有什么动物走进狐狸妈妈的安全距离圈,还是到了把小狐狸逼离舒服家的日子。昨天在邻街见到狐狸妈妈带了一只小狐狸在溜达,简单我,站住,警惕地看,但并不逃跑。小心翼翼绕过它们,走自己的路,让它们忙它们的事情。

周末把后院的晒台打扫了,今天把野餐桌搬了出来,烤牛排,开始夏天的日子。因为怕惊扰狐狸妈妈带孩子,一个冬天都没有在院子活动,现在她的娃娃大了,学会了自己扑食,也该到回到山沟里去的时候了。

懒得弄照片了,回头再补吧

 

2009/05/20 12:52  

某小报编辑说选题,家庭游,去芬兰拉普拉坐雪橇。 俺说,俗,干嘛不去那儿白夜裸泳。TA说,那是家庭游么,孩子呢! 忽然想起俺小时候的一档故事,貌似说过N次的。。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冬天洗澡是个大事情,屋子里用塑料布围个圈,中间放一个大木盆。烧了滚开水先烫盆,蒸汽也把圈里熏暖和了,然后再兑凉水,温吞了,进去洗澡。俺终于懂小JJ是男孩子特有的宝贝时,帮俺洗澡还是比俺大7岁的姐姐的差事。俺脱衣服,姐姐在边上站着。俺无比羞愧地用俺的童音和俺能想到的最凶悍的骂人话,尖叫一声:不许看,下流! 姐姐马上走开。10秒钟后,俺赤条条跳进大木盆,大叫:俺脱完了,来帮我洗澡!

 

2009/05/23 07:45

40000英里里程可以换一张去巴西的机票,信息在网上挂了3周,我想起来订票的时候,促销在3小时前结束,现在需要55000英里。

1680人民币可以买去新加坡的来回机票,信息在网上挂了3周,我想起来订票的时候,促销在4小时前结束,现在需要3210大洋。

人品烂到如此,运气坏到这地步,无言。

我还会错过什么呢?

敲敲木头

 

2009/05/26 14:15

下雨了, 下水管堵得水哗哗的,光了脚丫去通水管,雨浇得俺头头的,脚丫冰冷冰冷的,脑袋直接发疼。

下水管通了, 俺的暗房水灌得哗哗的。。。

回头, 停在路边的车窗开得大大的。。。

还好,温度计量出来的体温是97.7.。 华氏度啦。。 不到37摄氏度

还好,放大机器和底片都搁得高高的, 水淹不着

2009/05/27 11:44 

2小时,搞定一个烤乳猪的旅游文

2小时,搞定一个虾餐馆的旅游文

俺咋对吃那么在行呢。。。 一边写,一边流哈喇子,好吃啊好吃

分类: 未分类 标签: